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劳工权益:让公义的阳光普照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4日 01: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王羚

  零下10摄氏度的北京,我坐在温暖的居室里,心被刚刚收到的信息搅扰着:200个建筑民工,因宿舍被强拆、老板欠薪,被赶进首都街头无遮蔽的严寒中,其中有80多位是年过六旬的老人。

  年末发生的这件事,再一次触动我。尽管作为一名专司劳工报道的记者,过去的一年里,我已经看到了太多的泪水、屈辱与不公正。从富士康厂区纵身跳下的十几个年轻生命,到愤然断指的无助民工,再到讨薪引发的多个案例……这些情节不同的事件中,相同的是当事劳动者的无助——在他们看来,讨个公道很难。

  他们所要的“公道”很简单——付出自己的劳动,获取差不多(还不敢说体面)的收入,过有尊严的生活。是什么让这样的梦想成为奢望?怎样可以帮助他们得到公义?

  劳资矛盾绕是绕不过去的,必须求解。而最有效地解决劳资矛盾的机制,被认为是集体谈判制度(官方称“集体协商制度”)。许多有识之士正在为此项制度的切实推进鼓与呼。

  从整体看,目前劳资纠纷多发的态势是个多输的局。激化的劳资矛盾对于劳动者、资本方、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一种伤害。

  而集体谈判制度,可以在劳方与资方之间建立一种微妙的平衡,让他们通过谈判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分利点,有效避免劳资矛盾的激化。

  如果从1994年通过《劳动法》算起,集体协商制度在中国已经实行了16年,但目前效果难言乐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者并没有真正成为集体谈判(或曰协商)的主角。

  如何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当口,使集体协商真正成为以劳动者为主角的谈判机制,有效纾解劳资矛盾,这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此事不光政府有责任,学者、非政府组织、法律界人士、媒体有责任,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

  曾有位学者痛言:中国很多事就坏在公民太缺乏主体意识,大家都想做看客、搭便车。人人都想搭便车,最终的结果就是谁都搭不上。我深以为然。

  2800多年前,一位智者曾发出吁叹:“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在2011年伊始,愿公义的阳光洒在我们每一个人脸上,无论你是升斗小民还是权贵之士。

  也愿我们心中都热烈地向往那阳光,并愿意努力付出己力。因为公义,乃是你、我、他立命之本。唯有公义,可使公民的尊严得以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