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2010上海国资重组四宗最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5日 10:3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王琼

  去年底,停牌一个月的上海梅林重组方案最终出炉,而这或将成为2010年上海国资重组进程的收官之作。

  去年12月18日,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在 “第九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上表示,目前上海经营性国资的证券化率已经超过了30%,这意味着上海国资证券化率的“十一五”目标已经达成。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去年初,上海国资国企2010年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0年上海国资证券化率目标调高至30%以上,比2009年年底25.4%的证券化率水平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

  回顾2010年,从新东航、新上药、新强生到12月刚公布预案的新梅林,上海国资重组的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先后已实施重组或正处于重组进行时的本地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0家,股权转让、股份回购、吸收合并等多种方式轮番上阵。目前,上海家化和广电信息仍尚处于停牌之中。

  最具悬念的重组

  上海家化

  继小护士、大宝等国内驰名日化企业陆续“外嫁”后,上海家化的去向一直引人注目。

  去年12月初,上海家化公告称因大股东家化集团国资改革而停牌,此番停牌对于市场来说既突然却又在意料之中。早在2008年9月上海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推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资的调整退出”。而就在当年家化集团的国资改制方案便已经成形,但出于谨慎原则、金融危机等诸多原因未得到批准。

  家化停牌后业内风声四起,据悉近年来有不少国内外企业频频向上海家化抛出绣球,平安、鼎晖、中信资本、新加坡淡马锡、新世纪郑裕彤都有接盘意向。然而家化情归何处却一直是未知数。出于对民族品牌的保护考虑,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曾多次对媒体明确表示,家化绝不会卖给外资。

  《第一财经日报》12月8日从一位接近上海国资监管部门的相关人士处获悉,中国平安正在参与上海家化的收购谈判,收购价格可能是40元/股左右,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目前谈判尚无最终结果,方案仍存在较大变数。

  至此,上海家化最终花落谁家仍然是个未解之谜,这一超百岁的民族品牌未来命运如何还将保留悬念。

  最受市场认可的重组

  上海医药

  从去年年初公布重组方案至实施,上海医药迅速迈出全国扩张的步伐:收购中山医药、重组福建医药、宣布赴港IPO计划,再到近期的大手笔收购中信科园、注入抗生素资产……一年来新上药显示了打造医药行业新航母的坚定决心。

  去年以来上海医药屡屡因整合步伐快、效率高受到市场一致好评。去年3月初重组实施后,上海医药的股价一路从复牌前的14.73元/股逆势上涨至12月初的高点26.19元/股。

  去年12月14日,上海医药发布收购资产暨关联交易公告,称出资14.87亿现金收购以新亚药业为核心的上药集团抗生素业务和资产,这比之前重组承诺的期限提前了一年。与此同时,上海医药还出资23.28亿元收购China Health System Ltd.(CHS)65.24%控制性股权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一系列进展被市场解读为新上药高效市场执行力的体现。国泰君安报告表示:如此高效率的发展速度充分显示了公司管理层雷厉风行、积极主动的工作风格。管理层激励也有望出台,将进一步优化公司管理体制,为未来的高成长奠定基础。

  最出人意料的重组

  百联股份、友谊股份

  商业资产重组早已被市场认定是今年上海国资重组的重头戏。

  停牌已久的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重组方案终于在年底前尘埃落定,拉开了上海国资下属商业资产整合的大幕。此前百联和友谊同业竞争的问题迟迟难以解决,然而这份重组方案却大出市场意料之外。

  此前业内普遍认为,作为百联集团及上海市国资发展百货和购物中心的资本平台,百联股份在重组进程中充当主导角色将友谊股份旗下相关资产注入到百联股份的可能性较大。

  然而最终却是“蛇吞象”的结局,将友谊股份作为重组主体和存续公司,换股吸收合并百联股份。重组完成后,“新友谊”将被定位为百联集团旗下百货和超商业务的唯一上市平台,而百联股份将注销法人资格,其全部资产、负债、权益、业务和人员等,均将由吸收合并后的友谊股份继承。

  最艰难的重组

  上实发展、中华企业、金丰投资

  在众多上海国资领域内,由于业务关系、历史遗留问题,地产常被视作重组难度最大的板块之一。

  尤其是2010年,地产重组的不利消息从未间断。4月,监管部门要求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企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的重组;10月中旬,房企重组正式叫停;11月,监管层要求只要主营业务收入中出现房地产业的上市公司融资要求将不予通过。

  去年5月后,中华企业、金丰投资、上实发展相继停牌。8月,停牌一个多月的上实发展重组方案出炉,上实控股将通过在香港注册的全资附属公司上实地产受让上海上实持有的上实发展6.896亿股股份,并成为上实发展的控股股东。

  对于上实发展的重组进程而言,上述方案无疑只是迈出了一小步。据上实发展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本次股权转让是上实集团对下属房地产业务进行整合的第一步;接下来公司会按照证监会规定进行进一步的整合。

  去年底,在停牌近7个月后,同属上海地产集团的中华企业和金丰投资的重组方案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两家公司将分别向大股东地产集团收购相应的资产,以提升各自的盈利能力。

  其中,中华企业出资8.3亿元收购地产集团持有的上房集团40%股权。金丰投资则出资1.585亿元,收购地产集团持有的上海市住房置业担保有限公司10.5%股权。

  本次收购完成后,金丰投资将合计持有置业担保公司40%的股权,将取代地产集团成为置业担保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这无疑为增强金丰投资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置业担保公司每年为金丰投资贡献的投资收益达6000多万元,收购完成后,预计将新增2000万元左右。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上述三宗重组方案显然与业内期待颇有距离,资产注入的力度远不及前期预期。

  近日,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十二五”期间上海经营性国资的资产证券化率目标为40%,其中90%以上的产业集团经营性资产要实现上市。

  数据显示,2009年年底上海市国资总量约12600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约9100亿元,占72.2%。即使不考虑未来几年内的资产增量,推算下来也有超过900亿元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在未来五年内以各种方式实现证券化。如果算上资产增量,这个数目则将超过千亿元。

  东方证券研究所分析师王明旭表示:“这千亿元的空间是新注入资产的绝对数量,还是整体市值的上涨,还需要政策进一步明晰界定。”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国资重组的进程还会不断加快。“这些年国资委重组的意识不断提高,力度逐渐加大。过去由于未实现全流通,国资重组相比民营企业要慢一拍,动作上意识上都慢了一些。而随着流通市值占比的提高,明年国资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将更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