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解决“铀瓶颈”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7日 09: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铀资源利用率提高60倍,使现有铀资源够用3000年。

  这样美好的愿景,随着我国首座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完成热试,离现实又近了一些。

  然而,其与现实的距离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近。有一位业内专家对本报表示,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完成热试,对于我国铀资源利用率提高60倍这样的目标来说,仅仅是“万里长征向前迈出了半步”,未来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本报记者了解到,从流程上来看,铀资源使用效率提高60倍涉及多个环节,现在我国仅完成了第一个环节的中试厂运行,尚未建设商业化的后处理大厂,而后续的MOX燃料厂、商业运行的快堆、快堆乏燃料的后处理厂等也都未有大的进展。

  推中试厂商业应用

  中核集团发布的新闻稿中显示,近日,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研发的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中核集团四〇四中试工程热调试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

  据介绍,该项目从上个世纪80年代立项至今,其间因技术力量不足,进度一再拖延。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峰表示,中试厂调试过程历时6年,共有两代人为该项目做出贡献。

  “中试厂投入运行就意味着这项技术已经走出了实验室,实现了工业化应用。”上述专家称,“而且基本上用的都是自主技术,很不容易。”

  本报记者了解到,中试厂在完成浓度为100%的乏燃料热试工作后,将进行一系列整改,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按照计划,未来中试厂将完成50吨乏燃料的处理任务。如果一切正常,该中试厂将进行扩建,年处理能力将提高到80吨。王俊峰表示,“十二五”末,中试厂将实现80—100吨的生产能力。

  另据中核集团内部人士透露,中核集团有意向将中试厂建设成为商用后处理厂,并通过该厂积累经验、培养技术力量,为未来的后处理大厂做准备。

  引进与自主之争

  中核集团总经理孙勤表示,中试厂热试成功之后,中核集团将立即筹划年处理能力200吨的项目,800吨的项目也要加快推进。他同时表示,对于200吨/年的后处理厂项目,中核集团已经牵头成立了大厂筹备处,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虽然孙勤表示,掌握技术要靠我国自己的力量,但据本报了解,中核集团仍在与法国商谈引进乏燃料后处理大厂的相关事宜。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业界尚未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始终有不同的观点。”该人士称,“有的认为不全盘进口也可以,有的人急着进口。”

  据介绍,由于乏燃料后处理项目已经列入国家重大专项,国家在这一技术领域的投入也在加大,相关单位在工艺、设备、控制等方面都在进行研究。

  而与后处理大厂的情况相类似,商用快堆项目目前也处于引进和自主的博弈之中。

  快堆被称为核燃料闭式循环的“心脏”,可以燃烧MOX燃料,并实现燃料增殖,提高铀资源的利用效率就是在快堆内完成。

  中核集团于去年实现了实验快堆的投产并网,实现了较高程度的自主化。中核集团旗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已经选址福建三明,筹划越过快堆原型堆的阶段,直接建设商用快堆电站。目前,中核集团正在申请快堆商业示范项目,并面对着来自内部的两种声音,即引进俄罗斯技术,还是用自主技术。

  三明核电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潮腾表示,福建三明厂址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而与俄罗斯的谈判还在进行当中。

  “我国现在没有MOX燃料制造厂,引进俄罗斯的快堆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俄罗斯现在只有一个年生产5吨MOX燃料的厂,全部要供给俄罗斯正在建设当中的快堆。也就是说,如果引进俄罗斯的技术并同时引进MOX燃料,那俄罗斯就得建设新的生产线,到时俄罗斯肯定要狠敲一笔。”

  王潮腾表示,与俄罗斯的谈判有多个方案,引进几台机组、购买多少燃料都还没有最后敲定。

  而即便用我国自主的快堆技术建设商用快堆电站,也同样面临着国内没有MOX燃料供应的问题。

  据悉,我国目前正在与比利时接触,计划引进比利时一条MOX燃料生产线。去年10月,有消息指出,中核集团与比利时财团签订协议,在中国建设第一条MOX燃料生产线。但业内人士表示,这一交易难度很大。由于MOX燃料中含有钚——制造原子弹的主要材料,这类交易在国际上非常敏感。我国曾在2003年计划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的MOX燃料生产线,虽然明确表示用于民用目的,最后还是因其敏感性未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