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王育琨:与稻盛和夫一起心解成功方程式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7日 16:4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外管理》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与稻盛和夫一起心解成功方程式

  文?/?王育琨

  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看上去很简单: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其中没有哪一个词是不好理解的。这个公式被我用来界定地头力,即:地头力=思维方式×热情×心智。也因此故,我对这个公式做了深入的研究。

  稻盛公式中的“能力”就相当于我们“头脑的智慧”,相当于我们拥有了一个新知识或是一项新技能。“热情”,则是一种积极正向的良性情绪。情绪,是一个人的“身体智慧”,那是潜意识所具备的能量。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身体智慧,是头脑智慧的三万倍。

  还有一个比身体智慧更大的智慧,更大的能量,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个气场,也就是“场域智慧”。当一个管理者,与员工、与上下游、与公司内外所有的人都能在良知的基础上形成一种通畅的场域,那么,许多人的“身体智慧”就会叠加转化成威力无穷的创造力。而能活用场域的智慧,也正是企业的魅力所在。

  稻盛和夫眼中的KPI之错

  2009年11月,在“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稻盛和夫跟张瑞敏同台对话。我在那天中午和稻盛和夫一起吃饭时,他说:张瑞敏先生说自主经营体的考核,标准利润留归公司,超额利润分给团队时,我真想站起来说:这样是不对的。考虑到场合太过正规,于是作罢。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企业的KPI指标都是这样做的,但其实都是错的。

  那么,错在哪里?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的重点是一个场域。如果你在一个公司的内部,一个部门跟另外一个部门的收入,跟他们的效益直接挂钩,久而久之就会筑起一道坚硬的墙,这道坚硬的墙就破坏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和谐、协作、共赢。

  用好场域的力量

  在2010年10月底稻盛和夫哲学青岛国际论坛上,我借主持“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威力”论坛的机会,把我对成功方程式的重新理解说了出来。我相信在那1000人的会场中,哪怕是在最偏远角落的那个人,也能坐直了一身静气地投入到这个场域中来。

  在当晚欢迎稻盛和夫的晚宴上,我有幸再度与稻盛和夫坐在了一起。我身边是几次与稻盛和夫对话的翻译陈忠,他曾经见证了稻盛和夫在2009年11月对我说的:我们两个人光着脚,端着钵,走遍中国的城市乡村去传道。我插空儿问稻盛和夫:我对成功方程式的体悟是不是妥当?如何把成功方程式植入每一个员工心中?

  稻盛和夫这次很从容。他在正式回答我的问题之前,先给我解释了“敬天爱人”中的“天”是什么。这个“天”是人的良心、良知、良能,是人的本能。

  稻盛和夫明确地说:把成功方程式的三个要素,理解成头脑的智慧、身体的智慧、场域的智慧是可以的。一个人得到一些事物或技能,需要不断重复,形成习惯进入潜意识,形成身体的智慧。这时,一种静气会散发出来,在一个场域中流动,使得个人和团队创造力不断形成与放大。

  稻盛和夫认为,把成功方程式植入员工潜意识中,要借鉴《圣经》,即靠语言和行为的不断重复,仅靠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是不够的。公司太大了,你不可能都去以身作则。一定要用好场域。要建立一个流动的气场,要让行为与意识流动起来。没有气的流动,没有场域的智慧流动,是不可能把正向念头植入员工心中的。

  稻盛和夫的解释,让我处于一种被理解的愉悦之中。此刻,天道酬勤显得单薄了,天道酬势,天道酬场域,才是实相。管理

  (本文作者系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晓?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