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基金存量缩水高达1700亿发行高潮迭起难破困局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7日 22: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华夏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本报记者 路晓丹 北京报道

  新年伊始,仅仅一周就有15只新基金进入首发,新基金发行提速之势可见一斑。

  2010年,市场共有147只的新基金发行量,创历年发行量之最。然而在如此密集的发行潮中,基金行业整体规模却不升反降。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除QDII以外的国内基金的资产净值合计2.45万亿元,份额规模合计2.33万亿份,和2009年12月31日国内基金的2.62万亿元和2.37万亿份相比,资产净值缩水1700亿元,降幅为6.5%;份额规模减少400亿份,降幅为1.7%。

  另一组数据似乎具有更多惊悚的意味,如果去除新基金发行的因素,2010年原有存量基金资产净值缩水4121.50亿元,相对2009年末降幅约为15.7%,原有存量基金份额规模减少2750.79亿份,降幅约为11.6%。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曾令华分析说:“1.7%和11.6%的巨大差距,说明密集发行的新基金已经在很大幅度上填补了老基金净赎回所引致的规模缩水,但是2010年整体市场不好,基金平均业绩也不是很好。资本回报率不能满足投资者需求,引发整体规模缩水是一种必然。”

  新年续演发行狂潮

  基金规模增长,无非通过两种途径,一为发行新基金,二为通过持续营销促进老基金的申购。纵观2010年的行业数据,新基合计发行147只。据wind统计,2010年新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为21.18亿份,这个数字相比2007年新基金平均发行份额74.50亿份的峰值,单只新基金的平均聚集规模降低了71.6%。

  2011年,新基金继续上演发行狂潮。据wind统计,1月1日-1月6日期间,就先后有15只基金进入发行环节;对比2009年两节期间,仅8只新基金成立,而2008年仅2只新基金成立,今年年初之际可谓发行井喷。

  国信证券基金分析师康亢对记者表示:“新基金密集发行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基金公司对后市相对比较乐观的态度,但是涉及审批流程,有时会有偏差。不过,对于基金发行来说,发行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发行平均规模更具代表性。市场好的时候,投资者投资热情高,募集平均规模自然大,反之市场不好的时候,募集平均规模也比较小。2010年10月以来大盘反弹,而10月、11月基金募集规模相对都比较大就是这个道理。”

  据wind数据,2010年新基金平均发行规模超过30亿元的月份有3个,分别是7月、10月和11月,恰恰对应了2010年两波比较明显的上涨行情。

  债基净申购 股基不给力

  值得一提的是,债券型基金在2010年度呈现的状态并非缩水,而是扩容,这说明了2010年公募整体规模的缩水主要源于投资者对股票基金、偏股基金的赎回。

  据wind数据统计,2009年12月31日,市场共有债券型基金77只,份额合计718.35亿份,市场占比仅为2.96%;而2010年12月31日,市场债基数量已经增长到95只,份额合计1172.27亿份,市场占比增长到5.04%。

  康亢评价说:“债基的扩容和2010年所有债券型基金均实现了正收益有很大相关性。投资者都在寻求回报更高、安全性更强的投资方式,2010年的债券型基金更加符合这一特点。”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2010年债券型基金的平均业绩居于各类基金之首,年度平均净值增长率为7.06%。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业绩分别为3.01%和4.65%。

  “只有业绩才是硬道理”

  众所周知,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相对于老基金的持续营销,在渠道方面的投入要大得多。深圳一家基金公司销售人士甚至对记者形容说:“现在发新基金,其实就是赔本赚吆喝。”那么基金公司为什么在规模扩张方面,总是习惯性将发新基金作为主要手段?

  上海一公募人士对记者表示:“我们是被迫的,想持续营销也要卖的动才行啊。什么样的银行经理造就什么样的投资者,什么样的投资者造就什么样的基金公司。”

  他进一步解释说:“银行的利益在于申购赎回费,它倾向于劝客户赎旧买新,来回可以赚取2%的手续费。在银行经理的游说下,客户就喜欢买新基金,结果基金公司只能重视发新基而轻视持续营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康亢认为:“有新基发总比不发好,一旦市场整体变好,投资者自然会对基金投资产生更多兴趣,体现为基金净申购。现在监管层对创新产品的审批是鼓励的态度,有能力的公司抓紧机会扩充产品线也是个好时候,不过现在发新基从公司绩效角度考虑,很难创造利润。”

  曾令华则表示:“窄幅震荡的市场行情,更适合小基金运作,如果赎回大规模基金的份额,申购一些新基金,对投资者而言也是一个迎合市场的选择。”

  不过,一位从事基金投资5年的“基民”对记者道出了无数基民的心声:“什么都是‘浮云’,只有业绩是真的,只要能挣钱我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