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苏振华:负利率或将长期存在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2日 15: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董事会》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负利率或将长期存在

  央行通过各种手段向经济领域注入货币,就像水从水龙头里流出来,要解释水为什么会流出来,不能只是止步于水龙头被拧开了这一事实,而是要解释为什么要拧开水龙头且长时段地不关上

  文/苏振华

  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论断,“通货膨胀说到底是由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的”。前一阵有一个说法,这几年央行超发货币42万亿,尽管很快被央行所否定。无论如何,这几年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是引发这次物价上涨的直接原因。

  但是,货币投放过多只是一个表面化的现象,而不是深层次的原因。央行通过各种手段向经济领域注入货币,就像水从水龙头里流出来,要解释水为什么会流出来,不能只是止步于水龙头被拧开了这一事实,而是要解释为什么要拧开水龙头且长时段地不关上。理解中国的通胀,就需要对为什么央行持续地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解释,才能真正解释清楚中国通胀发生的机理。

  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已非一日,2004年以来,流动性就相当充裕。但自2004年到2008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是中国的一个加息周期,彼时的流动性过剩,根本原因来自于不断攀升的外贸顺差导致的被动性货币投放。那个时期,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前经济增长最疯狂的阶段,高涨的世界经济催生对中国产品大量的需求,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外贸顺差。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需急剧萎缩,中国经济进入“最艰难的时期”,一方面是为了提振国内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继续维持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决策层只能选择大量投放货币,于是进入货币政策日趋宽松的阶段。中国经济遂多年持续地保持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现在的问题是,管理层宁愿采取各种直接干预物价的非市场化手段,也不愿意加息来收紧货币供应。个中原因,当然是出于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的考虑。这就需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机理是什么?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外需、投资、内需。在这三驾马车中,内需的拉力是最弱的,这些年来,国内需求对GDP的贡献率一直不到50%,这一数据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内需指望不上时,不得不通过外需和投资来启动增长。这些年的投资很大一部分是政府投资,如提振经济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为了降低投资成本,便利各级政府融资,央行就只能是选择把利率压在极低的水平和大量地注入流动性。

  同时,在外需萎缩的前提下,要继续保持强劲的对外出口,就必须降低企业的成本来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近几年工资水平进入上升通道,再加上人民币一直在缓慢升值,此消彼长,就必须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这也就要求央行必须不断地注入流动性。

  还有一个因素也是必须考虑的。这些年不断在推进国进民退,央企在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垄断央企自身并不具备真正的市场化能力,其不菲效益的取得,来自于垄断重要经济资源、垄断定价权力和得益于低利率带来的低成本的资金获取。出于为央企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考虑,也要求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故而,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是扩张外需、扩大投资、维持央企生存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不得不倚重于外需和投资,又是因为内需不振所致。在这一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之前,偏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只能是继续维持下去。这也就是为什么管理层宁愿实施计划手段直接干预物价、也不愿意收缩货币供应的根本原因。

  尽管决策层提出2011年的宏观政策“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八字方针,但要是大幅度提升利率水平,就会加速人民币的升值速度,从而对出口形成强大冲击,固很难相信会把利率加到跑赢通胀率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