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波士顿联储前主席:中国如何治理通胀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7日 00:4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世纪周刊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理查德·库珀

  货币升值是正途。无论外国人怎么说,中国都应该理智行动

  2010年11月,中国通胀再次超过5%。2011年1月初,中国总理温家宝对民众承诺将控制物价上涨。中国人民银行已两次提高利率,并采取其他举措抑制通胀。

  中国经济政策制定者面临两难:他们欲减少经济压力,降低通胀,但又不想因此而减少就业,尤其是出口行业的就业。然而,中国通胀主要源于出口顺差较大。

  顺差的影响有两大渠道。首先,出口是经济总需求不断增加的重要来源;其次,出口顺差大增,加之固定汇率,增加了对货币供应量和国内信贷的需求。出口获得的外汇需换为央行的人民币,从而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央行借诸如提高银行存款储备金率等手段“对冲”了其中一部分信贷,但如此大的出口盈余毕竟难以完全对冲。这增加了资本的净流入,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

  工程师不会无视物理定律设计桥梁或水坝。然而,中国的决策者,似乎总想逆经济规律而动,把经济政策“条框化”。例证之一就是,中国出口顺差巨大(与净资本流出不匹配),如果汇率固定,必然会通货膨胀。从长时段看,一国不可能既有国际收支顺差,又实行固定汇率,同时又抑制通胀。

  那么,中国应该怎么办?有三种选择。首先,允许大量国内公司和家庭部门的资本流出;其次,让人民币升值,即减少美元兑人民币的数额;第三,允许通胀,尤其是工资上涨,从而间接让人民币升值,这要优于直接升值。

  第一套方案并非一个短期解决方案。开放资本流出可以很快实现,但公众要有足够的反应能力,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在货币升值可能性仍较大的情势下。尽管如此,无论从哪种原因看,中国政府都应实施比过去更为自由的政策。

  中国存在巨大贸易顺差,加之总需求过度,显然货币升值才是解决之道。中国官员强调,由于利润微薄,中国出口产业薄弱。但是,外贸利薄的主因是出口企业竞争激烈,而货币升值会影响所有出口企业。一些公司会发现,升值后无利可图,并退出该行业。这有助于减轻经济压力,但不会对出口行业造成整体性破坏。

  第三种选择允许小幅通胀,从功能上可以代替升值,特别是出口部门通胀。后者最终将导致通胀,违背政府的既定目标。

  货币升值是最有吸引力的方案,因为它将舒缓通胀压力。同时,对进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或对进口商品有竞争关系的商品价格,会直接产生下行压力。

  据称,中国政府之所以抵制货币升值,是因为有些外国人对中国施压。主要是美欧,嗓门一直很大,现在又增加了巴西和部分亚洲国家。这么做很不明智。这就像一个任性的年轻人,因父母告诫他抽烟不好,于是他就非要抽烟。中国官员应冷静、客观地分析当前处境,采取适当行动,无论是否有外国人提出同样的建议。外国人不可能总是错的。

  中国不应该那么敏感。批评通常并不意味着反对中国,尽管中国往往如此认识。毋宁说,这是中国所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代价。中国已从国际社会微不足道的一员,变成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所作所为对世界上很多人都有影响,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外国人并不总是喜欢他们所见的一切,尤其当他们自认利益受损时。他们会发表批评意见和建议,要求进行变革,这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不是第一个遇到这种现象的国家。过去半个世纪,日本经济也从小变大,引起的国际关注比中国大得多。日本的情况也一样,外国人也不总是喜欢他们的所见所闻,也会抱怨。这种关注,包括批评性关注,都可视为经济成功的代价。

  作者理查德·库珀(Richard Cooper)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波士顿联储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