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外资行理财“本地化”仍需时日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2日 10: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徐瑾

  “卖的不仅仅是产品,是服务。”

  这是外资银行们普遍推崇的口号。在中国,外资银行希望通过综合的财富管理方案,复制其经营模式来开拓市场。然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本地化过程中,要磨合的不仅仅是产品,从投资者到监管者,都需要时间。

  在国内,最大的外资银行聚集地上海浦东,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占外资银行在中国总量的85%、资产总额的72%。与之相对应,浦东新区法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外资银行金融纠纷案件数量呈现逐渐增长趋势,信息披露与客户风险评估不到位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尽管在这些纠纷中,外资银行96%的胜诉率高于中资银行92%的胜诉率,但来自中国监管层监管力度的加强显然是这些外资银行尤为重视的事实。在普华永道的一份对42家外资银行高管详细约谈的报告《2010外资银行在中国》中显示,这些外资银行高管们认为,外资银行受到的监管待遇与中资银行并不在同一水平上,2010年,他们在很多方面感受到了监管力度的加强。

  以QDII产品为例,2010年仅有渣打和汇丰两家外资行发行新产品,除市场接受度之外,主要原因即在于额度紧俏。“现在监管方觉得风险太大就不放行,但市场低迷的阶段往往是投资价值逐渐显现的时候。现在批的QDII不能直接投资海外基金,但此前批的基金产品往往需要银行设置到期日,我觉得这不是很合理。海外市场一直有机会,也一直有风险,判断风险与市场走势的权力还是应该交给银行。”一位外资行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虽然该行2010年有意愿发行QDII,但并没有获得额度。

  一位外资银行高管认为,当前市场只是在逐步回归金融危机之前的状况,与三年前外资银行刚刚本地化开始个人银行业务时并无本质区别。

  “投资者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渣打银行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副总裁冯博强调,个人理财产品在中国起步的时间不是很长,2004年,中国国内商业银行才面向个人正式推出人民币和外币理财产品。“随着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理财意识的逐步觉醒,中国的理财市场具有极高的增长潜力。”冯博说。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