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矿山推铁矿石月度价 中国仅1月就多付2亿美元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3日 09:2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华夏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本报实习记者 张继光 北京报道

  2011年伊始,平静了三个季度的铁矿石季度定价机制再次出现危机。近日,世界三大矿山巨头之一必和必拓决定,从今年1月开始推行月度定价。必和必拓此举一出,国内各大钢企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据联合金属网铁矿石分析师胡凯向记者推算,仅1月,国内钢企就要为月度定价多支付1.6亿-2亿美元。

  1月多支出近2亿美元

  近日,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商必和必拓宣布,从2011年开始,对大部分铁矿石出口实行月度定价机制。随后,另一铁矿石生产巨商淡水河谷宣布将继续实行季度定价机制。

  而一直沉默寡言的力拓也在1月18日有了新的消息。“力拓集团将继续沿用季度定价,现在并没有考虑月度定价。”力拓集团中国区总裁鲍谊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虽然,淡水河谷和力拓集团均决定继续沿用季度定价,但是,必和必拓在实行月度定价的同时,已让中国钢企在采购铁矿石时增加了不少的成本。

  “必和必拓实行月度定价,给中国钢厂将带来一定困难。”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赫荣亮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联合金属网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力拓报价约135美元/吨,而必和必拓推行了月度定价,在2011年第一个月的报价为约155美元/吨。也就是说,在澳矿方面必和必拓月度定价价格要比季度定价价格高20美元/吨。

  而今年第一个月,必和必拓平均向中国出口800多万吨铁矿石,胡凯表示,按上述必和必拓月度定价多20美元/吨推算,今年第一个月中国钢企在必和必拓实行月度定价以后总共要多付给必和必拓至少1.6亿-2亿美元。

  胡凯表示:“以前在季度定价方面,必和必拓和力拓给出的季度价格是相差不大的,一般是一家企业改变价格另一家企业也会跟随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

  铁矿石定价向现货飞奔

  愈演愈烈的铁矿石定价机制现已朝着现货价格“飞奔”,这也是2008年经济危机过后,三大矿山为抢占市场,获得高利而迫不及待做出的决定。

  从1981年开始铁矿石价格谈判到2010年年初,中国一直在使用比较稳定的年度定价机制,但这个局面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被打破,当时必和必拓最先提出以年度定价改为季度定价,并得到了力拓和淡水河谷的追随,从而,三大矿山彻底打破了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模式。

  此前有不少业内人士分析称,缩短定价机制的时间跨度,更有利于铁矿石开发商的获利。这句话似乎点明了矿商们获利的方向,就在季度定价刚刚起步之际,必和必拓就迫不及待地推行了其蓄谋已久的月度定价机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又一次打破了铁矿石定价机制。

  “必和必拓推行月度定价只是个开始,另外两大矿山必定会向其靠拢,只是时间问题,从去年三大矿山开始实行季度定价以后,他们的目的就已经很明确,就是要把铁矿石价格向现货市场定价靠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必和必拓这次“出其不意”的定价模式变动,也使其“狐狸尾巴”彻底地显露出来。有不少人开玩笑说,“照此下去,早晚有一天三大矿山会推行周度定价,日度定价,最终会以现货价格推向市场。”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这也证明了大家对以后铁矿石价格的发展早已“心知肚明”。

  铁矿石定价机制由“年”到“月”的改变一直在助推着铁矿石价格的攀升。“从2003年以来,除了2008-2009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价格略有下降外,其价格一直在上涨。”胡凯表示。

  获利只能靠提高出厂价

  三大矿山急切地缩短铁矿石定价机制的时间跨度,使得铁矿石价格上升频繁。对于主要依赖进口矿的中国钢厂来说,只能默默地接受。而三大矿山也无疑给中国钢厂戴上了一个“隐形的紧箍咒”。

  “现在钢企想从原料上把价格压下去是根本不可能的。能拿到货就不错了,现在钢企获利也只能提高钢材出厂的价格。”胡凯表示。

  据记者了解,2009年,武钢曾对三大矿山的垄断提出过抗议,但最终结果是三大矿山断绝了与武钢的合作,使得武钢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国内钢企也并不是没有一点儿出路,扩大权益矿和准确地把握市场就是很好的选择。”赫荣亮表示。

  资料显示,武钢集团一直在国外寻找铁矿石开发,建立在国外自主的矿厂,目前武钢集团掌控的铁矿石海外资源已经达到了30亿吨,预计2010年接收600万吨海外开发的铁矿石,占其需求总量的25%,5年以后武钢所需铁矿石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对于中国企业,从长远看,除了要扩大权益矿外,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市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在产业链上,已经处于弱势地位,钢铁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随着金融危机后钢铁产能迅速扩张到7亿吨以上后,竞争日益激烈。作为钢铁企业,要灵活经营,国内沙钢等民企就是表率,沙钢、日钢的运作效率及对市场的敏锐,是值得国企学习的,特别是北方的钢铁企业。”赫荣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