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胡奥会开启再平衡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3日 12: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红周刊》特约 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 邵宇

  1月19日,胡锦涛和奥巴马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宣告后危机时代全球再平衡的实质性调整正式拉开序幕。危机后一段时期,全球最大的再平衡较量在人民币汇率和美国国债之间,并且越来越多的亚洲和拉美的新兴经济体也都卷入了争斗,欧盟也搅和进来,汇率战争曾一度“剑拔弩张”。201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言论几乎一致:上半年指责中国压低人民币,下半年批评美国出台“量化宽松”。

  调整汇率寻求外部均衡

  回顾2010年6月中国汇改重启以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要升值窗口基本在G20会议和重要国事访问期间。2010年左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主要力量是政治。尽管如此,“管理”远大于“浮动”的人民币汇率仍然始终被维持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范围内: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从6.8下降到6.7用了91天,再下降到6.6则用了115天。

  人民币汇率调整有利于缓解外部的压力,避免贸易摩擦,这也是中国为这次全球失衡埋单的表现,因为升值还伴随着中国天量外储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当然,中国也要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包括以IMF为平台提升国际货币事务的话语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等。

  对国内经济而言,汇率波幅的增大将成为调整经济结构的工具,通过预期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就升值与国内通胀的关系来看,胡锦涛主席这次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汇率的变化是国际收支平衡和市场供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胀很难说是决定汇率政策的主要因素”。如果说通胀是输入型的,那么本币升值经过一定时滞后的确能沿着价值链缓解物价上涨压力,但在这次由劳动力成本和流动性预期联合推高的结构性通胀前,人民币升值对于缓解通胀难有作为。我国更倾向于将汇率用作调整外部均衡的工具。

  在危机后时期,作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先手,人民币二次汇改重启了。但是在2010年6月到12月期间,虽然人民币兑美元是不断升值的,以贸易加权计量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却从117.4下降到了113.7,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则基本保持不变。这也是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稳步恢复的有力保障。由此来看,我国的汇率政策其实是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有效汇率钉住制。

  人民币国际化路漫漫

  要进一步了解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把握人民币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角色转换。胡锦涛在前不久的采访中委婉地批评了美国的货币政策:“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历史产物”;“美国的货币政策对全球流动性和资本流动有着重大影响,正因如此,美元的流动性应当保持在合理而稳定的水平”;“目前国际金融机构未能全面反映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和金融中不断变化的地位。这些机构的全球代表性和执行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必须小心翼翼的工程。我们即将看到的是一个增量式的变化和长期的、渐进的调整过程。亚洲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其试验场,而香港则是其前哨站。降低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对单一主权货币的依赖是当务之急,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的角色大有发挥潜力。

  最近两次G20会议的成果和中国的表态与胡锦涛以上言论是基本契合的:中国希望在目前的框架下,以IMF为平台谋求更多国际货币事务的话语权;以超主权货币SDR(特别提款权)为工具,绕开目前人民币可兑换性的制约——这是人民币未来突破亚洲化,走向国际化的曲线救国之路。

  国际化进程的速度除了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意愿外,还受制于中美之间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中国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境外投资试点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次“胡奥会”已经给出了讨价还价的初步结果:美国将减少中期联邦赤字,而中国则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同时允许双方根据本国的利益实施前瞻性货币政策,尽管这些政策可能是分道扬镳的——中方是不断紧缩,美方则是QE上瘾。

  从大局来看,这次“胡奥会”不仅将定下今年两国外交和重大事件的基调,还将重新铺开2011年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棋局。回顾2010年初至今国际事务中美国与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可以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面对日益紧张的韩朝局势,在太平洋两端G2(中、美)的表态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看到后危机时代的G2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