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袁伟时:中国经济成功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5日 07: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早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中国和平崛起不是中国的发明,而是时代使然。任何社会都要向现代社会转型,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过去10年中国值得高兴的事。中国并没有特别独特之处。中国的崛起,完全是接受市场经济的结果。经济自由、社会稳定,这是进入现代以后,任何国家经济起飞的最低条件。

  横向比较,日本也经历过高速发展期,成为国际上引人瞩目的典型。那时它有终身雇佣制、市场不完全开放、政府介入企业的经济决策等特点。一些人起劲吹嘘日本模式。后来“四小龙”的经济发展,也跟今天的中国大陆相似,又被吹捧为儒家资本主义。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根本上是社会稳定加市场经济和法治的产物,许多所谓特点都是后来必须改革的负担。

  中国的发展是在辽阔的土地上进行的现代化。有几个关键因素带动了经济发展:一是外向型出口带动战略,这是“四小龙”和日本的经验;二是推进城市化,一个现代国家的城市化应达到70%以上,中国城市化不断发展,也创造着巨大的市场。在两大杠杆带动下,经济发展好像是奇迹,其实是借鉴他人经验,还历史旧债。

  有人讲“北京共识”、中国模式,讲混合所有制是我们的特点。但混合所有制也不是中国发明的。英国很早就有了,既有资本主义,又有社会主义,既有私营经济,又有国有经济。但国有企业固有的效率低下拖累了英国经济,假如没有撒切尔夫人大刀阔斧的市场化改革,英国不可能走出困境。

  惟一特别的是新加坡。但新加坡是只有三四百万人口的城市国家,又有健全的法治,对国有公司监督比较容易。其他大国很难复制它的模式。

  任何市场经济制度,如果产权模糊,代价很大。新加坡的产权很清晰,中国恰恰在这方面吃大苦头。至于私人产权一直受侵犯,是中国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北京共识”另外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政府介入。政府介入经济,恰是中国经济改革代价太高、成本太高的重要因素。

  我对今后10年经济发展是乐观的,如果不犯大错误,经济仍会比较快速发展。但有三个问题值得认真关注:一是私营经济能否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不是真的除了法律禁止以外,各个行业都能进入?在贷款和经济活动各个环节,是不是真正享受了平等的国民权利?这事关经济自由是否落实,经济转型有没有扎实的制度基础。二是财产权能否得到切实保障?暴力拆迁、官商勾结、司法腐败的根源都与此难解难分。三是希望全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医疗、养老、国民义务教育、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都妥善解决,大部分人能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袁伟时(摘编自1月24日《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