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李承鹏:最好的作品是时代本身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9日 08: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作者: 袁媛

  2009年,成都发生“唐福珍自焚案”。当时李承鹏曾经写过一篇影响力巨大的博客文章表达愤怒,但他还是觉得,只有长篇小说的容量,才能让他真正表达出对“暴力拆迁”和“抗拆迁”的全部思考。一年之后,当钱云会案发生之时,李承鹏的《李可乐抗拆记》也问世了。而这恰恰是一部以“暴力拆迁”和“抗拆迁” 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有人说,李承鹏开启了中国文学荒诞主义的先河,而在他自己看来“是时代开启了我,最好的作品不是我,而是时代本身。我并不荒诞,是对面这面镜子让我的样子如此荒诞。”

  问:你现在被称为意见领袖,你怎么看待这个称号?

  李承鹏:我只是向领导提意见的人。现在的我话语权稍微大一点,写文章看的人稍微多一点,所以我最大的责任是说真话。我更愿意自己作为一个桥梁,将很多优秀记者写的调研报告,优秀作家写出来的观点,甄别出来表达给他人。

  我相信中国是有希望的,所以我很赤裸裸地表达我自己的想法。开始我只为自己写字,后来逐渐发现,我成为一个公共平台,我会珍惜和维护这个平台,经常看有没有毛病,有没有更新。

  我发现中国是一个培养“影帝”的国度。现在很多人在微博上发表观点,都显得很正义,都是大侠。但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光会说不行,得有实际的行动。所以我常说,有逻辑才会有常识,有逻辑才会有公平。

  中国人常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我常审视自己,到底是知识分子还是姿势分子。其实我只是个作家。

  问:从著名体育记者到意见领袖,再到畅销作家,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转型?

  李承鹏:其实我是被迫的。我的经历很多人知道,为自己热爱的中国足球屡次说真话,导致我在记者这个行业干不下去了,只好去写评论和小说。不过,我依然感谢足球带给我的锻炼,足球给我带来的很多幽默感,比北大中文系还好。

  我好久不看中国足球了,最近我又认真地看了几眼,结果还是一帮不会踢球的在当义和团,不专业的球评人在忽悠人。你如果真把中国足球琢磨清楚了,你会知道什么是真假。这跟你去了解中国社会一样,你看清楚了,才会明白乐清事件为什么不可能那么简单。可是我所说的,我的同行都不同意,老百姓却都会同意。

  有人说我们的社会还是有进步的。我们的社会一直在螺旋式上升,问题的关键是政策总是摇摆不定。其实老百姓不介意用哪种政策,只是希望稳定。可我们的政策永远在变,老做假动作,像蹩脚的足球运动员一样,最后自己的假动作把自己都骗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足球是社会的缩影。

  问:你的文风是痛快淋漓的,你担心过自己文字的破坏力吗?比如产生矫枉过正的效果?

  李承鹏:我一直警惕自己不要矫枉过正,有时候大家还是觉得我太犀利了。在官强民弱的背景下,人们很难为自己找到所谓的“证据”,我要是不犀利,凡事像法官一样寻求证据,我只能写红头文件和判决书,只能是有关部门的复读机。而我更希望自己是常识的传播者。

  一个知识分子不仅仅要大声呼吁传播常识,而且要有足够的前瞻性。我们的很多知识分子放弃了前瞻性,有意识地、阴险地放弃了前瞻性,号称自己代表了冷静客观,这时候他已经成为“复读机”。也许他曾经叛逆、曾经前瞻,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披上另外一层外衣,冷静客观说“证据”。

  我希望所有的读者来提醒我,不要重蹈那些知识分子的覆辙,事实上我都是在“常识”的基础上写作的。作为一个前记者,成为作家以后,我也会时时记得记者的一些基本要素,我会在文章里用“据说”这样的字眼。即使是这样,他们却总会忘记我这些限定的关键字眼。如果你文笔足够好,他们就会说你太情绪化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说,我是一只有情绪的鸡蛋。有人用石头敲碎我,发出破碎的声音。比这更残忍的是,还不准你发出咔嚓的破碎声,我真的无言以对。

  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学习优雅和高贵,你们不知道我花了多少的努力。可我还是没有成功,这份心酸,相信中国大部分人都能理解。因为大家都和我一样,付出了极多努力来学习高贵和优雅、以及和谐,但我们无一例外都未成功。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