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增强金融中心软实力 上海金融创新发力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1日 21: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新华网上海2月11日电(记者姚玉洁)作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上海11日首次颁发金融创新奖。包括“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全国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平台”“银联手机支付”等37个项目获得2010年度上海金融创新奖。从国务院公布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文件以来,上海金融创新活力迸发——新的金融产品、新的组织架构、新的市场要素,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金融创新力求“两个最放心”

  对于“怀胎”四年最终成功上市的股指期货而言,金融创新奖具有特殊意义。“作为中国首个金融期货产品,股指期货上市将推动上海成为中国金融资产的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使上海成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结构完整的金融中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说。

  股指期货上市以来运行平稳。截至2010年12月31日,股指期货市场累计开户6.1万户,成交4587万手,成交金额41万亿元。

  “上海要让金融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做到‘两个最放心’——让监管部门感到把金融创新放在上海试点最放心、最安全、风险最小;让金融机构感觉在上海做金融创新最顺利、最可能取得成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说。

  自2009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文件以来,上海又配套出台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并首次设立金融创新奖和金融人才奖。积聚已久的创新力量蓬勃爆发,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政府部门,都动脑筋、想办法,推动各类金融创新产品和创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的“工程质量潜在缺陷损失保险”获得2010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一等奖。这是中国建筑业内首次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全委托模式,有效解决了工程完工若干年内的质量保证问题和质量潜在缺陷损失的补偿问题。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说:“金融创新既包括产品、技术、应用、服务创新,也包括管理、制度、市场和组织方式创新。要充分认识金融创新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

  优化金融生态打造创新高地

  韩正表示,“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五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着力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着力扩大金融开放,着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努力破解长期以来制约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金融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他强调:要努力形成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始终坚持市场导向,积极支持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并加快集聚高端人才,积极打造国际金融人才高地。

  记者了解到,上海未来将进一步扩大金融人才奖的规模,优化法治、税收环境,并推动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等基础性环境建设。在浦东新区,主动把主要精力从吸引金融机构入驻,转向完善金融生态产业链、打造最佳金融“软环境”,并在个人所得税、户籍、住房等问题上给予金融人才诸多优惠和便利。

  “上海要利用中国的影响力和世博会的后续效应,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都来上海。”上海金融办主任方星海说。

  创新驱动,“给力”实体经济

  韩正表示,金融创新是上海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要求。金融创新必须支持经济社会转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要推动金融资源向转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领域倾斜,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新业态、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国资国企市场化开放式重组、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社保等民生工作。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一直是经营壮大中最主要的瓶颈之一。但2010年,杨浦区高科技园区、市北高新区、漕河泾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很多中小企业却收到了宝贵的“银元宝”。浦发银行联合多家园区及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通过银、园、保联手,批量化扶持具备共同风险控制措施的中小企业。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浦发银行运用“银元宝”模式与258家中小企业签约,新增中小企业贷款31.645亿元,同时安排信托产品融资数亿元。

  “金融创新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灵魂,而服务实体经济则是金融创新的活力所在。”屠光绍说,上海将以此为契机,全力增强金融中心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