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北旱”下的“捂粮惜售”之惑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8日 22: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本报记者 王少杰报道

  近日,北京城区已两度迎来被气象部门乐道为解麦田干渴的瑞雪。然而,对于北京大兴区粮产地的安定镇马各庄村民们来说,并没有因瑞雪的给力而感到欣喜。虽然,第二场降雪为北京市90万亩冬小麦带来宝贵的滋润。但因此前自然降水过少,旱情却并未完全缓解。

  记者在同样遭遇旱情较严重的河北青县境内采访时发现,麦田里的小麦叶受干旱影响,随手一搓,干干的麦叶立即成了碎片。据初步统计,包括山东、河北及北京在内的北方诸多省份从去年秋至今,累计平均降水量比往年偏少6成以上,属较重干旱等级,旱情日趋严重已成事实。

  “捂粮惜售”促面粉价格上涨

  “小麦价格还在往上涨,以前卖了的都后悔了。如今,小麦收购价格,由去年底的每市斤1.05元,上涨到现在的1.1元。我们在等待合适的售出时机。”河北沧州市南皮县冯家口镇农民张宝民说,现在农民都在等粮价再涨,除非有着急用钱的才会现在卖粮。

  另外,一些饲料厂和面粉厂严重缺粮,不得已高价收购,越是涨价,农民越不愿意卖。“新年开业至今,出现了无粮可收的怪象,这在往年是不可能出现的。”从事粮食收购经营8年之久的冯家口镇粮商张玉海这样告诉记者。

  张玉海对记者说,大范围的干旱加剧了人们对粮价攀升的担忧,担心两年前北方干旱导致粮价飙升的一幕会重演。今年粮农不愿卖粮,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要留足口粮,另外有更多余粮的农户在等待粮价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山东等地也普遍出现农民惜售粮食导致加工方无粮加工局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德州市的许多面粉加工厂也开始上演“抢粮大战”。

  德州乐陵市一家面粉加工厂老板告诉记者,正常的市价很难收到小麦,而给高价就要承担更大的损失风险,面粉厂根本赔不起,利润降低成逼促加工企业停工或退出的重要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粮农惜售拉动小麦价格上涨,已经传导到了各大小饭店、市民餐桌上。农历新年过后,面粉价格涨得厉害,年前一袋50斤的面粉,价格为55元左右,现在已经涨至70元。德州市不少面食馆扛不住成本上涨压力均悄悄加价,部分饺子馆的饺子价更猛涨两成。对此,当地民众均叹吃不消,一些消费者选择了自带午饭对抗通胀。此外,当地不少面食馆老板均已作好了关门转行的最坏打算。

  借旱炒作前景不容乐观

  为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持续的“北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粮价上涨预期。那么,在此背景下对于“捂粮”的粮农而言,能否打好借旱炒麦的如意算盘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在产出8成以上小麦的北方地区正遭遇不同程度的持续干旱,尽管粮食市场也因此出现波动,有市场机构便开始担忧今年的小麦产量可能导致粮价持续上涨。但他认为,目前断言小麦减产、粮价攀升还为时尚早。

  他告诉记者,国内的粮价上涨,一方面受国外货币宽松政策影响,促使大量热钱流入,国内通胀预期愈发强烈;一方面存在人为炒作的影响,从去年初的绿豆、大蒜小品种,到棉花、小麦、玉米,都能看到大量资金炒作的影子。据了解,目前已有大量非农业系统的资金,都逐渐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另一方面主要是受到实际产量的影响,如果一直干旱下去,尤其是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其产量不好保证。

  与此同时,借冬旱炒小麦,投资者不宜盲目乐观。

  党国英还认为,从国内小麦的供需面来看,由于去年国内小麦连续6年实现增产,国内小麦整体供应充足,小麦的结构库存巨大。尽管旱情将引发小麦产量及质量的担忧,成为期货炒作的主题。但投资者必须注意到当前国内小麦并不会存在粮荒。由于目前库存充足,国家储备也较为充足,即使今年小麦因干旱而大幅减产,但供求仍能保持平衡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而投资者不宜盲目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