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欧洲的竞争力骗局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9日 00: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华夏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安·梅特勒(Ann Mettler)布鲁塞尔智库“里斯本研究会”(Lisbon Council)执行主管

  对于那些长期关注欧洲经济的观察者来说,最近的欧盟峰会有种似曾相识的奇怪感觉。就在十多年前,欧洲领导人大张旗鼓地宣布了《里斯本议程》——一份旨在让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知识型经济体”的政策蓝图。而法德两国在本次欧盟峰会(今年2月初)上提出的新《竞争力公约》少了这般宏伟志向,只宣称它是保证欧元存活的必要一步。

  除了似乎想暗中将欧盟各国的企业税项提高至法德的水平外,这份《竞争力公约》表面上并无任何不合理之处。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废除工资指数化、强制各国将债务上限写入本国宪法等措施十分合理,有助于提高欧盟竞争力,并挽回对欧元的信心。

  但不幸的是,各国领导人显然没有从《里斯本议程》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事实上,新的《竞争力公约》注定夭折,其原因有两个:

  首先,一份可靠的政策议程必须制定切实的目标和明确的期限。可是,尽管法国人在《竞争力公约》中摆出领导者的姿态,却早已刻意避开提高退休年龄的承诺。据彭博社报道,一位参与峰会的法国高官告诉记者,自去年将退休年龄从60提高到62岁后,现在再提高到67岁是不可能的。回想去年此举激起的大规模抗议,这位官员的言论显然可信。

  在崇尚由共识推进的典型欧洲,其后果就是放弃期限和具体目标,选择做出一个含混不清、期限不明的养老金改革承诺。而类似的例外可能也会允许在其他无法将《竞争力公约》与本国情况调和的国家身上发生。例如,比利时就坚持不废除自动工资指数化制度。当每个国家都能选择性地拒绝某些条文,而公约的目标最终被大大弱化到足以获得通过时,最后能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很有可能所剩无几。

  第二,政策目标不仅要明确,还必须有约束力。不服从的国家必须受到制裁,且不能受到任何政治干预。《里斯本议程》失败的最重要的一个教训就是,所谓的“开放的合作方法”(一个无害且不作为不承担后果的相互监督程序)显然是启动国家层面改革的错误途径。

  但就算欧盟委员会握有实施制裁的法律工具和政策授权——例如用《稳定与增长公约》惩罚不服从者——成员国依然有办法通过“改革”相关规定来逃避制裁。事实上,正是德国和法国最早开创了这方面的先例,他们曾因为难以再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里关于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的规定,而想办法让公约变得更加“灵活”。

  正是这段历史让欧盟委员会贯彻《竞争力公约》的能力令人怀疑。单纯作为一项政府间政策项目的公约是无法取得成果的,因为不能靠成员国自己来监督自己的表现,或是相互(或对自己)实施制裁。

  这样一个系统等同于让囚犯看管监狱。事实上,《竞争力公约》甚至连欧盟领导人不到一年前提出的“欧洲2020年战略”都没有提及,这更加深了人们对其的负面印象:成员国之间不合作,而且完全不靠谱的决策注重的是舞台效果,而不在乎执行。

  对一个经济框架的基本要素缺乏共识(无论是与欧洲的人口前景相适应的退休年龄,还是关于预算纪律的立法承诺)使人不禁质疑,欧元区国家当初是如何组建这个货币联盟的。这个问题虽然问的是过去,但却公开表明,欧元区的这种融合注定会进一步动摇对欧元的信心——而且会在一个最不幸的时刻。

  随着金融市场似乎已经稳定下来,欧洲领导人又重新燃起实现政策大跨越的期望,但结果又是一次充满争吵的峰会。很难想象欧盟领导人如何能在他们自己定下的期限内,也就是下一次峰会(3月)召开前,弥合他们的政策分歧。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要想恢复对欧元的信心并捍卫这一货币联盟,欧洲光翻新一下目标轻易就可实现且贯彻起来毫无强制力的《里斯本议程》,是远远不够的。

  兰晓萌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