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CPI微调之后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9日 01: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彭浩

  本周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CPI数据再度印证了市场传言的“准确性”,而4.9%的涨幅也引来了更多的讨论——不单是因为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更有CPI权数构成的调整: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等权重相应降低。尽管统计局称权数调整后,与之前权重计算的数据差距较小,但现今的经济环境下进行如此调整,实在是很值得探讨一番。

  首先,国内的通货膨胀已成定局,而国际通胀态势也越加严重,进入2011年,全球似乎正在面临一场食品危机,韩国白菜价格回升、印尼辣椒比牛肉还贵、俄罗斯土豆价格高涨等新闻不断见诸媒体,自然灾害、流动性继续过剩局面下的投机炒作、跨国粮商囤粮等等,共同推高了食品价格,由于自然因素的无法控制,欧美国家在经济未确认复苏的情况下不会大量回收流动性,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一段时间内还将维持在高位,甚至继续上涨。如此情况下,降低食品价格的权重,一定程度上将减少其对于CPI的影响。

  其次,虽然目前物价特别是生活必需的食品价格涨幅很大,但整体的物价水平状况仍然需要CPI作为指标和参考,货币政策是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个指标,这也作用着后续的通胀预期以及加息预期,维持CPI的平稳,尤其在食品价格大涨的情况下维持CPI的相对平稳,将有助于稳定通胀预期,减少由于高通胀预期带来的抢购等行为引发的进一步通胀恶化,有益于缓解政策调控的压力。

  再次,权重调整后的CPI对居住类价格会更加敏感,而此类价格在连续的地产调控政策下暂时趋于和缓,在权重提高而价格能够稳住或者小幅上涨的情况下,同样也达到了平稳总体物价指数的目的。当然,随着房产税等政策的不断落实,房产持有人的持有成本提高会部分转嫁到租金上,引起居住类价格新的上涨,这将如何控制,又会成为一个问题。

  从以上分析来看,虽然CPI构成因素的后续价格还将上涨,但在权重调整后,当前最为主要的涨价因素影响有所减弱,然而数字上的低于预期并不证明通胀得到了有效控制,政策调控的任务仍然艰巨,而货币政策继续收缩银根的态势也不会改变。春节期间加息后,短期内继续动用利率工具的可能性减小,而控信贷和收流动性则仍是主流基调,周五央行就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事实上,近期央行对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实行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逐步反映出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进程正在加快,针对不同存款类机构的信贷投放状况有目的性地进行控制。不论如何,政策的效果需要由数据来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论调整与否,1月的CPI低于市场预期应该算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了。

  (作者供职于富滇银行金融市场部)

  《第一财经日报》全年订阅价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