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风险管控:着力提高前瞻性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9日 08: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记者 谷秀军

  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很多贷款项目都是应对金融危机期间发放的,贷款主体合规性、地方政府担保合法性、贷款项目的现金流和担保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地方财政代偿性风险需要关注。从风险抵补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贷款拨备非常充足,拨备覆盖率都在150%以上,高者可达170%甚至190%。也就是说,即使融资平台贷款中有一部分形成不良甚至损失,也有足够的拨备进行抵补。

  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及银行业潜在风险凸显的严峻挑战,正考验着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能力。也正是对银行业各类风险的担心,使监管层拉响了银行风险防控的警笛。

  我们注意到,在近年来的金融监管实践中,监管部门体现了以风险为本的前瞻性,比如,针对房地产市场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等一系列苗头性问题和重大风险,基本上做到了“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增强了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房地产价格大幅波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信贷风险不容忽视,因为房地产信贷质量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和风险水平。”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2005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迅猛发展,主要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价格虚高现象。近几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多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启动了一轮又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新政。为落实国务院房地产调控政策,防范房贷风险,银监会也相继出台了“二套房”政策、完善了土地和在建工程抵押政策、督促银行实行房地产授信名单式管理,开展了房地产信贷以及和房地产紧密相关行业信贷的压力测试。

  在谈到地方政府平台时,郭田勇说:“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很多贷款项目都是应对金融危机期间发放的,贷款主体合规性、地方政府担保合法性、贷款项目的现金流和担保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地方财政代偿性风险需要关注。”

  2010年7月份以来,按照“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十六字方针,银监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开展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问题。银监会相关人士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问题包括:个别平台贷款未来可用于还款的现金流存在不确定因素,个别平台贷款过度依赖财政性担保,个别平台贷款偿还周期长,还款相对集中,还有个别机关法人性质的平台存在权属责任不清等问题。

  银监会有关人士就此表示,从贷款增速看,融资平台贷款增速逐渐下降。从风险程度看,多数贷款项目能够产生稳定、充足的现金流量,可覆盖贷款本息。另有部分贷款确实存在还款来源不足的问题,但通过变更贷款主体、增加押品或追加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其风险状况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些贷款不会全部形成不良贷款,更不会全部成为损失。从风险抵补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贷款拨备非常充足,拨备覆盖率都在150%以上,高者可达170%甚至190%。也就是说,即使融资平台贷款中有一部分形成不良甚至损失,也有足够的拨备进行抵补。从风险化解看,银监会正在督促各银行做好整改、保全和分类管理工作。通过项目剥离、公司重组、增加新的借款主体和担保主体、补充抵质押等各种方式,也能够化解一些有问题贷款的风险。

  不过,长期来看,如何控制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向银行体系转移,如何完善地方政府举债模式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银监会将进一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按法人原则落实并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台账,加强现金流、押品、还贷条件、贷款分类、拨备计提的管理;按现金流原则对平台贷款开展分类监管;按权责明确原则开展四方统一会谈;按监管属地原则组织平台贷款现场检查;督促商业银行按分期还本、利随本清原则改进贷款偿还方式。”上述银监会人士表示。

  事实上,对于风险的管控,银监会于今年初召开的2011年工作会议就已指出,对平台贷款,要严格控制增量风险,并按照既定部署加快存量分类处置。要落实贷款“三查”,加大对贷款风险分类准确性及其责任的督查。对房地产领域风险,要继续实施差别化房贷政策。继续认真清理规范银信合作业务,要加强“防火墙”建设和并表管理,确保成本对称,坚决禁止监管套利。规范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严格遵守真实性、整体性和洁净转让原则,防范“不当销售”,确保信贷资产转让真正服务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真实需要。

  据有关媒体报道,日前,银监会向下辖金融机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房地产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代销保险的风险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此举无疑再次拉响了银行风险防控的警笛,风险管控前瞻性再次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