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央企整体上市 股市不能承受之重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7日 17: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红周刊》特约 胡东辉

  报载,国资委已经明确了下一步央企改革思路,将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公众公司改革,把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大型企业改造成为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希望未来的十年十五年,中国的国企都变成上市公司,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这也就是说,未来央企、国企通通都要上市。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通通上市没有必要也不可行

  为什么央企、国企都要上市?这个问题国资委没有说清楚。过去国企上市除了募集急需的资金外,另一个理由是为了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当初公司治理结构普遍不完善,通过股份制改制上市的确有利于促成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时至今日,上市已经不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因此央企、国企通通上市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未必可行。

  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央企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05~2010年,央企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8.2%;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9.7%;净利润年均增长12.8%;上缴税金年均增长17.6%,央企资产5年实现翻番。2010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占据30家,比2005年增加20家,而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则进入了前十强。

  央企不仅综合实力提高,过去5年中公司治理机制和管理水平也明显提高。央企普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集中管控,实施物资集中采购,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集团管控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不断优化。央企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97.8%的企业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88%的企业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79.1%的企业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化,建筑企业全部实现了项目管理信息化。2009年,有17家央企获得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占获奖总数的55%。

  过去5年的成绩摆在面前,央企、国企是否真的有必要全部都上市呢?因为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并不是所有国企或大公司都会谋求上市的。现在的央企都财大气粗,很多国企也不差钱,不少央企还具有垄断性,获得丰厚的垄断利润。既然经济效益那么好,也就没有必要让肥水流入外人田了。国资委制定央企、国企通通上市的终极目标,实际上还是凡事喜欢一窝风的传统思维在作怪。

  整体上市将是二级市场不能承受之重

  目前的A股市场还把央企整体上市当成利好消息,屡屡炒作整体上市概念股,这显然是误读了其中的深刻含义。从政府层面上看,在已经尝到央企、国企上市的甜头之后,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将国有资产全部证券化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国有资产证券化以后,市场估值大大提高,将来资产变现不仅方便,而且获利倍增。现在上海正在力推的举措就是不再保留控股上市公司的集团公司,将这些集团公司通通整体上市,由市国资委直接持有国有股,国有资产实现全部证券化。

  从证券市场的角度看,所有国有资产全部上市却是股市不能承受之重。虽然这些国有股暂时并不会变现流通,不会直接增加二级市场的压力。但从长期看,相当一部分国有股还是要变现的,否则国有资产的证券化就没有意文了。当然变现的途径也可能是多元化的,不会直接冲击二级市场,但最终还是要由二级市场来消化,因此,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长期利空的消息。

  央企的体量很大,利润总量庞大,但在股市中却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不仅投资回报赶不上小盘股,而且再融资吸纳的资金量非常惊人。去年仅工、中、建三大行的再融资金额就超过2000亿元。中国石油号称亚洲最赚钱的企业,很多投资者过去一直呼唤其回归A股市场,可是其回归3年多来,不仅在二级市场几乎套牢了所有投资者,而且分红回报乏善可陈。显而易见,央企、国企上市从来都不是股市的福音,如果将来全部都要上市,或许老百姓的养命钱是有了保障,但这将是投资者的梦魇,因为其所得正是投资者之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