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京港物价贵贱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8日 00: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 本刊记者 王以超 | 文

  元宵节前后,女儿尚未开学,一家三口到香港玩了几天。这次短暂的旅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物价问题。简言之,可以用“香港平,北京升”来形容。

  上次去香港是在六年前。那时候,港币还比人民币贵;30多港币一碗的牛腩饭,颇有些贵的感觉。印象中,只有化妆品、数码产品以及名牌服饰等,因为当地零关税的缘故,价格较北京有明显的优势。

  目前1港币只能兑换不足0.85元人民币。所以,在文辉墨鱼丸大王这样的店肆中,吃碗28港币的便餐,或者在海皇粥店吃顿30多港币的早餐,都觉得轻盈了不少。

  要知道,目前在我所在的公司附近,一顿普通的午饭也常不止这个数字。这样的情况,在北京CBD和中关村等地区,应该都大抵相当。

  即使所需服务较为密集的餐饮业,比如翠宫,早茶价格也不比北京金鼎轩这样的饭馆贵。早在去年国庆节前后,金鼎轩招牌虾饺皇的价格,就从18.8元上涨到了23.8元,涨幅超过了四分之一。

  潜在的参照系,还不止这些。六年前,我当时所住的小区房价每平方米还不足6000元;现在周边新开盘的小区,房价早已经跃升到2.5万元以上,相对老旧点的二手房也不下2万元。

  若以此作为购买力的衡量标准,香港物价更加平易近人。

  诚然,以房价比食价,或以食价比整个物价,都会有偏颇之处。但这种比较,也仍有其粗略参考价值。因为一餐饭,既包含本地服务成本,又包含本地以及国际市场来的原料生产乃至物流成本。

  随着内地生活成本步步高,在微博上,已经涌现出不少志愿的“比价族”。虽不够科学和严谨,但也多少可以幽高物价时代一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京城贵,居不易”,内地不少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近年来也上涨很快。

  其实也容易理解。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劳动力、资源及原材料乃至外部环境,都会在快速消耗中逐步抬高门槛。或许,迟早有一天,决定大多数消费品(甚至包括部分服务性产品)价格高低的,将主要是那些无形的资金和制度成本。

  在这方面,香港显然有比较优势。但愿有一天,面临类似的挑战时,我们也能有这样的缓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