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保障房“形象”渐清晰:五年3600万套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8日 17:5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上周五和周日的两条消息使保障房的“形象”清晰起来。一是李克强副总理出席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并讲话,一是温家宝总理在新华网和网友在线交流时谈及房地产市场。

  这两条消息至少向我们提供了关于保障房的这样的信息:

  数字上,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今后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

  概念上,明确以公租房和廉租房为主,再加上棚户区改造。温总理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特别强调“不要走偏方向”。

  资金保证上,具体地说,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的补助力度,省级财政加大投入,市县加大对保障房建设的预算安排,确保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和土地出让净收益按规定用于保障房建设。李克强副总理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特别强调“保证资金不留缺口”。

  土地供应上,按规定实行划拨方式。质量监督和落实上,住建部也做了比较清晰的表态,比对,完不成任务的地区,将进行报告、约谈和问责。

  至此,原本碎片式的关于保障房的凌乱的说法,变得具体、清晰、系统起来,原本稍显模糊的数字、措施和决心变得清晰和肯定起来。正所谓宏图绘就,静观落实。

  笔者之所以觉得这两条消息重要,不仅仅因为看到了这届政府的决心,也不仅仅因为保障房建设的宏图更加立体,更是因为这1000万套保障房其实是一座路标,它标志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或者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几年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终于结出了制度的果实。

  我国关于住房制度的改革,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烟台、蚌埠等四地的改革试点,那时候改革的方向基本上是取消福利分房,让住房走向市场,实现城市居民住房私有化和房地产市场化,这项改革促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兴起和勃发,放出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匹快马。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当大部分城市居民的住房面积不断增长的同时,那些无力在市场上竞价的低收入者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只能望洋兴叹。我们这时终于发现,当政策把大家都推进市场大潮中的时候,总有一些家庭需要上船,需要上政府打造的那条“保障之船”,那条房地产市场中的“诺亚方舟”。

  无疑,房地产市场调控艰难,是本届政府的深切体会。难就难在,由于历史的原因,该政府做的和该市场做的事情搅在了一起,使得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全靠市场不行,干预过多也不行。其间夹杂着商人和百姓、中央和地方、穷人和富人、当地人和外地人、自用者和炒房者之间的矛盾,千头万绪,利益多元,调控起来,左右为难。如果把保障房大规模地建起来,把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保护起来,那么,市场中的利益纠葛就减少很多,相应地就会减弱调控的难度。可以说,没有保障房及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中国房地产市场将永无宁日。因为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从来不是单纯的市场问题。

  如果进展顺利的话,这1000万套保障房作为一个地标,将见证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市场与保障的分野。笔者希望,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从1000万套保障房的第一块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