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主流房企去年业绩多飘红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4日 04: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京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近日,部分房企陆续发布了2010年度的业绩报告。在去年历史最牛调控政策元年,保利等大房企业绩依旧走高,且分析师认为今年仍有乐观表现。而中等规模上市房企,如融创中国、华侨城净利也增长七成。但从目前发布的2月销售业绩来看,部分房企已经显现了下滑业绩,业内分析师认为今年房企业绩可能出现分化,但主流房企依旧有较好的成长性。

  主流房企业绩稳涨

  作为四大房企巨头之一,保利地产近日率先发布了2010年度财报,在调控年下其业绩依旧创新高,成为大房企业绩的一个缩影。

  保利地产去年度实现营收357.1亿元,较上年增长55.35%;净利润为4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四成。据了解,在行业势头较好的2009年,保利地产实现营业收入229.9亿,净利润35.2亿元。

  第一创业证券房产分析师陈晓波表示,保利地产结算毛利34.12%,较2009年的36.82%略有下滑。不过,由于2010年末公司账面预收款515亿,较为充沛,在行业悲观预期下,如预计今年销售下滑20%,公司2011年-2012年的业绩也基本锁定。预计其2011年、2012年实现净利润分别可以达到62.29亿和81.07亿元。

  而专注商业地产的SOHO中国年报也较为乐观。去年SOHO中国完成总合同销售金额238.1亿元,同比增长74%。营业额182.2亿元,同比上升146%。不过,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表示,今年业绩可能放缓,与去年相若。

  虽然未正式发布年报,但是万科、恒大、金地的阶段性财务数据显示,去年其销售业绩不俗。恒大地产业绩预报表示,预期公司去年综合纯利可能较2009年同期显著增长。

  而万科地产去年销售金额达1081.6亿元,金地集团预计2010年度净利润同比将出现上涨50%左右。海通证券房地产分析师涂力磊表示,万科2010年销售金额超1000亿元,但是相比全国商品房5.2万亿销售规模而言,实际市场占有率不足1%。公司依旧具备继续成长的空间。而且在调控形势下,大公司更有能力为下一成长周期储备能量。而金地相比2010年在可售资源上具备明显优势。2011年新开工项目仍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区域,但是相比过往分布更加平均。因此在当前调控升级后,公司后期开盘时间和定价策略将影响去化速度,维持对公司股票的“买入”评级。

  中等房企奉行谨慎战略

  除了占据相对的第一梯队的大房企外,近日发布财报的中等规模房企也显现了不错的增长业绩。

  华侨城年报显示,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18亿元,同比增长58.05%;净利润30.39亿元,同比增长78.21%。年报表示,该公司2010年业绩比2009年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收入增加,盈利也相应增加。

  去年10月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后,融创中国发布了第一份年报。去年,融创中国实现经营收入66.5亿元,同比增长38.8%;实现净利润为15.4亿元,同比增长76.9%。

  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表示,公司专注环渤海、苏南及成渝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且主要产品为高端物业,利润约在20%左右。但同时在财报中祭出了谨慎战略,在保证现金流安全的前提下,慎重考虑以合理成本获取土地。

  相比任志强在业内的大炮名声,华远地产的规模小了很多。但是其财报显示,去年赚4亿。去年,华远实现营业收入17.7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了53.38%;实现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了16.47%。

  对于2011年的房地产市场,华远地产在年报中表示谨慎乐观,称相关部门已经陆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常态化,考虑到市场刚性需求依然存在,房地产市场的机遇与压力将同时存在。在这一判断的基础上,华远地产计划房地产开发直接投资总额60亿元。

  ■ 相关新闻

  2月部分房企业绩下滑

  虽然根据目前公告的业绩数据,不少房企在去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面对全国范围内的第三轮调控,2月部分房企的业绩开始出现下滑。

  复地公布今年2月销售业绩。数据显示,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面积6.2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约6.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5%、106%。但环比1月业绩略有下降。今年1月,复地实现合约销售额6.92亿,分别同比增长87.53%。复地表示,2月销售区域表现,二三线城市成为当月的销售贡献主力。而1月为复地带来较大贡献的上海区域2月销售有所回落。

  富力今年2月录得合约销售收入共约12.22亿元,环比下降57%。而1月,富力完成合约销售28.42亿元。一位房产分析师表示,2月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销售都会出现下滑,这与春节假期和市场供应量小有关。而对于后市也持谨慎态度。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张晓蕊

  摄影/本报记者 周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