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但纯:降价之外应正视百姓担心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8日 07: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早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从3月28日起降低部分主要用于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21%,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

  这一做法无疑值得肯定,但很多网友对此却表示担忧,有人留言:“往后这162种药品市场再无销售,换包装名字后仍以原价销售。”还有人质疑:“医院是不会用降价药的。”这些担忧并非无稽之谈,也很有代表性,值得有关部门正视。

  实际上,发改委降药价并非第一次了。前几年也降过药价,但当时的类似忧虑已成为如今的现实。《中国经营报》2005年5月23日报道称“发改委打击药价虚高是不遗余力的。但数次降价后,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旦抗生素价格大幅下降,医院或医生就放弃低价的抗生素药品,转而使用高价的抗生素。这样的结果与发改委的初衷背道而驰”。

  发改委预计“为民节省100亿”,显然是假设这些降价药继续在市场销售,而且销量变化不大。然而,这些降价药会否继续活跃于市场,并不取决于患者,也不取决于发改委,而是取决于药商与医生。如果医生不给病人开这162个品种的药,那么这个“实惠”其实是纸上的,患者享受不到。

  发改委解释了这次降价的原则——“对日费用高的药品加大了降价力度、对日费用低的药品少降价或不降价”,在笔者看来,有必要对“日费用高的药品”做一番调查,如果这些药品日费用高只因有高额回扣,那么发改委降价后,药商很可能会选择另一种药替代。

  因此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发改委是否能先弄清楚这些“日费用高的药品”的成本?如果能弄清成本,就能甄别哪些药品可能存在回扣,继而顺藤摸瓜查出问题药品。对这些给予回扣的药品,最好的办法不是降价,而是禁止它们进入药品市场。对存在的医药腐败问题,则应交由司法部门处理。

  别以为发改委派人去调查药品成本是异想天开,早在2004年,发改委就做过这样的工作——“发改委价格司先后派员到一些抗生素生产大厂调查、摸清抗生素目前的生产成本。”好的做法要坚持,笔者希望发改委能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做法。

  总而言之,降价固然值得高兴,但更重要的是,要正视百姓的担心——百姓无非担心降价是空欢喜一场,发改委要拿出相应举措保障患者能真正享受到实惠。

  湖北 但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