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9日 09: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省委书记卫留成在3月8日下午的小组讨论中一句玩笑式的发言,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心态。“两会”期间,各地在审议各项议案时,也在谋求获得一定的政策倾斜,而在中央领导和部长们列席会议时,政策诉求的声音往往更大。
缺钱:申请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在讨论中,卫留成举了一个例子:海南省的一个污水处理项目在2002年就曾立项并获得批准,但直到2008年年末,配套资金才落地。
他表示,地方政府应该拥有更多的资金,才可以在面对重大项目时,“根据自己的轻重缓急进行调节”。他还建议,中央对于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比例应该加大。
当日上午,青海省在小组讨论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诉求。其理由是:青海省的经济总量小,自由财政规模较小,收支矛盾大。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纳税规模较大的东部省份,同样在“两会”上抱怨“缺钱”。
对此,当日列席会议的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并未做出正面回答。他仅表示,“中央财政使用的大头在地方”。但对于因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谢旭人表示,“土地财政”不是正常现象,也不可持续。分税制仍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缺地:申请增加用地指标
无独有偶,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两会”期间列席陕西团和青海团会议时,同样面对用地指标的申请。
在6日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副省长骆玉林表示,虽然青海省土地面积较大,但大部分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其余则是荒漠和半荒漠,可利用土地面积十分有限。
此前的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陈宝根在陕西团讨论中向徐绍史“要地”求发展。他表示,希望国土部能给予西安更多政策支持。
但整个“两会”期间,徐绍史仅仅列席会议,未对地方“要地”做出任何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