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房价控制目标正向“闹剧”发展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01: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回建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新“国八条”)出台后,各城市如何落实限购、限价政策成为焦点。新“国八条”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月中旬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房价上涨过快城市要出台限购细则;一季度末,各城市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民收入水平和居民支付能力三个因素制定2011年度的房价控制目标。

  从政策执行效率看,部分地方落实政策有些拖沓。第一个时间节点,2月中旬时只有一半左右的城市出台了限购细则,到3月末,政策硬性要求限购的城市才陆续出齐细则。限价政策执行方面,截至3月31日,据报道有70个左右的城市公布了房价控制目标,就全国600多座城市看,大部分城市并未按政策要求出台房价控制目标。

  从政策执行尺度看,限购政策基本与新“国八条”政策要求相同,而限价政策则引发了较大争议。就目前各城市已经公布的房价调控目标看,除北京提出“新建普通住房价格与2010年相比稳中有降”外,其他城市普遍将房价控制目标与GDP增幅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挂钩,房价增幅大多控制在10%左右。

  “只升不降”成为各城市房价控制目标的重要特征,而且房价增幅定在10%左右,幅度不低。如此房价控制目标,不但不会产生稳定房价的效果,反而给市场明显的暗示和预期:2011年房价依然涨。在通胀日趋严重、存款利率偏低的大背景下,投资资金怎么会放过这么保险的投资渠道呢?

  市场上不乏很多质疑之声,甚至也有预言说,本次史上最严调控也难免失败的结局。不过从理性的角度看,“十二五”规划强调了要通过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逐步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应格局。

  多数城市忽略了“居民支付能力”这个因素,而之所以将房价主要与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挂钩,一是考虑了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上涨;二是在现行的财税体制下,不少地方在短期内还难以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

  房价是该涨还是该降?相信各地在出台房价控制目标之前都有一些调研之举,但实际上又很难得出答案。价格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新“国八条”要求各地出台房价控制目标,这是中央给地方出的一道难题,地方在现有财税框架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下,给出了相应的答案。这个答案到底是否切题,实际上裁判只有一个,就是市场检验。

  当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要求各地在制定房价控制目标时要多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并获得认同和支持。对于已经制定了房价控制目标的城市,在听取意见的同时,应酌情进行调整。

  可见,国务院有关部委对于地方政府制定房价控制目标中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调控的本意是让房价更加合理,而不是再次释放房价较快上涨的预期。不过话又说回来,房价调控目标是否能够随意改动?地方出台了房价控制目标,中央部委却又要求进行调整,其根据的标准是什么?

  可见,面对房地产市场调控,从中央到地方,上下博弈激烈,步调并不统一。我们一直在建议,管理好中国房地产市场,要短期调控与中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短期调控效果迅速,但弊端较多,而中长期制度建设则可以促进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房地产调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作者系北京中房研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