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马红漫:打破上市公司高薪乱象从国企开始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1日 19: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都市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摘要: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披露工作渐入尾声。截至3月26日,沪深两市有290家已披露年报公司表示不计划分红或转赠股本,占到已发年报公司总数的32%,当中居然有54家公司超过10年没有以任何方式回馈投资者。

  ■经济人之马红漫专栏

  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披露工作渐入尾声。截至3月26日,沪深两市有290家已披露年报公司表示不计划分红或转赠股本,占到已发年报公司总数的32%,当中居然有54家公司超过10年没有以任何方式回馈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吝啬”与对企业高管的“大方”截然不同。股东分红“颗粒无收”,而高管待遇仍持续上涨的情况并不罕见。在今年年报中,上市公司“厚此薄彼”的现象再度上演。例如,美利纸业2010年净利润亏损1.18亿元,公司本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赠股本。而同期,该公司高管年度报酬总额却从88.57万元暴涨到176.23万元,涨幅近一倍多。与之类似的还有欣网视讯,公司2010年净利润约508.89万元,同比下滑76.76%,公司宣布不进行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金转赠股本,而高管年度报酬总额却从2009年的290.96万元增长至377.02万元,占公司全年净利润的一半以上。

  事实上,因股东约束弱化而导致公司高管得享不合理高薪已是一项全球性问题。但在西方国家,扭曲的高管薪酬体系多囿于金融领域,而在国内则几乎覆盖各个行业。即便是国有上市公司,也往往会表现出向全民股东“反哺”意愿弱化,高管薪酬模糊的问题。以此观之,在我国资本市场大力推崇“尊重股东、回报股东”的股权文化、规避股东利益被公司管理者侵占,尚需从完善监督环境着手。

  其实,股东因公司绩效不佳甚至亏损而无法获得分红,股东也无可指责。但公司高管却仍旧能够享受到超值激励,公司经营状况与高管待遇回报之间失去了必须关联,就会受到各方质疑。在高管享受“高酬与低效齐飞”的背后,集中显现了上市公司股东话语权部分缺失、对管理人道德风险约束弱化的问题。A股市场众多散户虽然在名义上具有重大事项决策权,但由于所持股份占比偏少且股份较为分散,其所拥有的权利往往止于纸面。由此,上市公司中存在严重的“所有者缺位”问题,股东大会实际上为管理者所掌控,监事会形同虚设,重大的决策大都由日常经营管理者做出。即便散户对管理层不合理薪酬待遇表示不满,也因为“位卑言轻”而无回转之力,而通过法律诉讼所花费的时间、金钱、精力成本与最终收效也不相匹配。因此,类似“高管涨薪股东不分红”等问题几乎在每年年报收官之时都受到媒体关注和质疑,但却鲜见有所收敛。

  值得一提的是中外两个市场的不同之处。海外市场“高薪亏损”主要集中在金融企业中,其他行业并不多见。这与现代金融产品复杂化模式有关,由于金融企业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少有人能看懂的衍生金融产品,所以导致企业盈利测算与亏损责任难以确定,这是华尔街高管能够借机获得高薪的重要原因。而在A股市场上,长期不分红的公司遍布各个行业,而针对高管薪酬争议也是分布在各个领域。其中,国有上市公司高管因游走在市场化与行政体系两者之间而成为关注的焦点。包括深发展的公司高管、华远地产的任志强(微博专栏)等,其薪酬之高都曾长期引发业界激烈争议。一直以来,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标准始终不甚透明,究竟是按照其行政职务为标准,还是参考市场规则,以及如何在两者间建立平衡等问题,都因此变得含糊不清。比如公司披露的2010年年报显示,任志强年薪758万元,但是他自己曾说实际拿到的只有十分之一而已。

  高管薪酬不透明与股东分红不到位,其实是彼此相互关联的两个因素。前者的存在直接决定了后者的泛滥。因为既然高管薪酬与股东回报无关,那么自然就无需认真考虑股东利益。由此可见,解决A股市场利润分配与“内部人控制”问题,需要针对问题集中的环节来集中突破。除了建立上市公司的分红惩处、鼓励制度外,特别应该关注国有上市公司薪酬与绩效考核的问题。在国企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之间,应该建立起透明公开的管理制度,而不是单纯以“打闷包”的形式来推进。如果国有企业的薪酬能够率先实现透明和公开,那么上市公司绩效考核与股东分红问题也将能够逐步得到改善与解决。推而广之,甚至有助于实现部分行政官员收入待遇的公开化,为行政体制监督约束开一个好头。就此而言,打破上市公司股东分红与高管高薪潜规则,理应从国有上市公司率先做起。(作者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