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从张厂长的虚拟故事看亚洲产业转移与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5日 20:4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华网海南博鳌4月15日电 (记者贺萌郑玮娜)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的嘉宾在15日举行的“全球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主题讨论上,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亚洲经济的发展如何影响产业转移的走向产业转移又会对企业个体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张厂长是个虚拟人物,他的虚拟故事也许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故事一:张厂长开了个针织品厂。他所在的城市是中国一个典型的纺织行业聚集地。过去几年,由于从华南地区招来的技工十分廉价,市场对针织品的质量和更新换代要求不高,张的工厂加工一件外贸品即使利润只有几分钱,也可赚得“盆满钵满”。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市场萎缩,汇率变动造成出口成本提高;而国内消费市场对品质和产品更新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工返乡热潮造成企业“用工荒”。张厂长的日子难过了起来。

  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在论坛讨论上的一句话道破张厂长困境的根源:城市化进程加速、劳动力薪金不断提高等因素,使得中国“显然不再被世界看做是低成本的生产工厂”。他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采取走出去的战略,踏出国门,在其他市场寻求生产和销售的新机遇。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专栏)则认为,企业走出去不仅是中国政府所鼓励的行为,也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现实。张晓强以自己在外考察的经验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选择到柬埔寨、老挝这样的亚洲国家建立纺织工厂或者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这说明中国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市场的需要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中国政府尊重企业根据市场和效益原则做出的决定。”

  张晓强援引商务部年初的统计数字说,2010年中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对外投资流量再创历史新高。

  花旗银行副董事长、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也认为:“没有一个经济体会在孤芳自赏中实现经济增长、达到繁荣”。

  故事二:张厂长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又悉心培养了一批本地员工,算是解决了“用工荒”问题。不过面对目光越来越挑剔的市场需求,张厂长意识到,企业要实现最终盈利,不能只看到短线的投入产出比。张厂长淘汰已用了五、六年的设备,开始纺织流行的最新面料;聘用了设计人员,使用智能排料软件,研发设计自主品牌。张厂长的日子越过越好。

  张晓强说,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越来越意识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大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投资引入技术和国外研发专利。但是现实告诉我们,不能什么技术都去购买。根本还是要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事实上,面对发达国家在技术出口上的严格限制,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十一五”期间,中国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3%提高到1.8%。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则希望,到2020年这个比重能达到2.5%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亚洲企业的共识。这导致在亚洲投资的跨国企业不得不重新考量亚洲的作用。赢创德固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皓泽说,过去投资亚洲,是因为看重亚洲低价的劳动力∩以预见的是,世界将迎来新一轮投资亚洲的热潮,而且将主要集中在研发和创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