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变异的社会逻辑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6日 06: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观察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515

  2011-04-18

  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经历并现实了一场疯狂的增长。现在,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用GDP来测量这个国家了。GDP的疯狂增长给这个社会带来销魂的快感,用GDP增长来测量当下的中国社会时,我们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对快感和成就的迷恋是否使我们遗忘了什么?当初,这个国家因何制造并投入到一场疯狂的增长中?我们想得到什么?最终,我们将得到什么?又能得到什么?

  生活在当下,我们很轻易就能感觉到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取得的进步,可是,同时人们的生活却“一败涂地”。

  2011年初,北京市出台房地产和汽车购买限制细则,人们简称之为“限购令”,此举自然引来市民一片哗然,之后全国各地纷纷跟进,如今实施“限购令”的城市,已有72座,观察家们当然趁势炮枪齐发,一时间响声遍野。

  现在,车市萎靡、楼市看跌,只是“限购令”不为所动。针对“限购令”人们有了各种对策。有对策的政策就不算是坏政策。

  但是,问题从来都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细究“限购令”和众多与“限购令”相仿的政策,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似乎遵循着某种“逻辑”,这种“逻辑”让它们看上去那么有道理。

  以在北京购买汽车为例,据“限购令”规定,能在北京购买汽车的外地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在北京纳税满5年。我们不妨试试解读这一规定——一辆汽车的销售所带动的消费给北京这座城市带来的“利”无法抵偿其“弊”,除非消费者同时是这座城市的纳税人,对这座城市的收支有所贡献,不然依据外地车辆进京管制,他将不具备资格拥有一辆可以在北京畅行的汽车。

  答案揭晓,GDP的主要组成份正包括消费和政府收支。原来,GDP就是“限购令”的“逻辑”。其实,从火车票开始,到房产、汽车购买限制,到如今深圳将8万“高危人群”清出。这些无一不是对这一逻辑的复制和变异。

  当然,也许这个答案曲解了GDP的逻辑。各地政府上演的各种各样的限制只是为了大局和未来着想。好的我们愿意相信。然而,现实是在如今的中国,不论是贫困或富有,是弱势群体或有话语权,每个人都经历着这一GDP逻辑下的同一种不平等。

  中国的社会处在GDP和人们生活的夹缝中,因为我们量着GDP为自己定做的这个社会,给不了我们想要的生活。

  4月15日,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的演讲中提到,中国离“共同富裕”尚远。这是对当下中国社会最好的解读和劝诫。

  我们的生活已有所改变,社会也需要跟着改变。但是,GDP的增长从来就不是社会进步。这是我们对GDP和生活的双重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