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人口素质提高 缘何增长质量徘徊不前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3日 17: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浪财经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李长安

  人口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最基本要素。一般来说,人口素质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就会上升;反之,人口素质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那么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就难以提高。这就是人口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不过,中国的经济发展却出现了奇怪的悖论:人口素质迅速提高,但经济增长质量却停步不前,一些方面甚至还有倒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初步数据显示,在我国的13.4亿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2亿人。这个数据同2000年“五普”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大幅上升为8930人。此外,我国目前尚有文盲人口5.5千万,同 “五普”相比,文盲人口大幅减少3千多万人,文盲率由6.72%下降为4.08%。

  应该说,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说明十年间我国人口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力量,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劳动者收入的决定性因素。事实上,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动力。

  然而,和迅速提高的人口质量相比,经济增长的质量却始终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首先,我们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分析。消费、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发达国家,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平均要占到60%以上的贡献率。从我国的情况看,2000年,消费、投资和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3.8%、21.7%、14.5%。2010年,三者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变成了37.3%、54.8%和7.9%。可以清楚地看出,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大幅下降了23.5个百分点,而国民经济对投资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十年间飙升了33.1个百分点。投资推动型经济发展方式向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远未实现。

  其次,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速度缓慢。中国能源研究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了6%。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能耗强度是日本5倍、美国的3倍。此外,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状况加剧等等,大大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再次,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成为经济增长质量下降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收入分配从过去的平均主义迅速走上了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的道路。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5,已超过收入分配警戒线。如今,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继续快速稳定发展、进一步改善民生工作的最主要障碍。

  最后,部分群体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日益加剧,阻碍了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目前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50万以上,“十二五”期间每年将达近700万人。而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仅为70%左右,也就是说,大约有30%(约200万)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就面临着失业。

  之所以出现这种人口素质提高和增长质量提高迟缓的“悖论”,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完善。在要素市场上,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均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分割现象,阻碍了高素质人才和知识的最优配置。在商品市场上,市场竞争的不充分竞争、垄断力量的强大同样妨碍了人才和知识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要使人口素质提高和发展方式转变相协调,必须加快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提高要素市场的配置效率,完善市场竞争环境,这样才能使经济发展进入人口素质提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良性循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