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绿色通道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0日 22: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浙商》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浙商》记者 司徒微微

  “100个高新技术只能产生1个好的产品,100个好产品只有1个能形成好的市场。”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一直流传这样的话。如何在产品市场化的道路上杀出一条绿色通道成为不少高新技术企业的难题。

  6月18日下午,以“海外高新技术如何破冰产业化”为主题的“2011民企投融资大会之海外高新技术产业相亲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台州厅举行。会议由《浙商》杂志社、浙商全国理事会主办。绿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捷、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英飞特光电(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桂潮、浙江关西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新、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士举等成功创业人士和产业专家,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市场困惑、融资困局、股权结构设置等核心问题展开了高端对话。

  能净化空气的光催化剂、太阳能电动汽车、节能的能源控制系统和新型电缆等海归项目吸引了不少参会人员的目光。

  “这种光催剂能净化空气,是否也能净化汽车尾气呢?”倪捷对光催化剂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高端对话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他坦率地说,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应用的领域非常多,但产品走向市场化必须有1个落脚点。例如能净化空气的光催化剂,如果能应用到净化汽车尾气的领域,那么项目产业化的推广就简单得多,且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在生物医药领域战斗了11年的丁列明,在去年获得了世界500强企业——美国礼来公司旗下的亚洲投资基金的注资。丁列明分享了自己创业过程中成功融资的心得。他认为,投资公司和被投资企业之间要有非常良好的沟通。其实投资家对高新技术专业领域的了解还是欠缺的,尤其是国内的投资者。投资者要提高专业的评估水平,而被投资企业则要尽量让投资者了解项目的价值。“困难是难免的,但是高新技术项目活得越长,成功机会越大,剩者为王在高风险领域成为行业生存的规律。”丁列明说。

  “去年,英飞特的销售额是1亿元,而今年将产生4亿元的销售额,这不光是技术创新就能做到的。”华桂潮总结了英飞特迅速发展的经验。他坦言,自己三分之一时间在研究技术,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加强管理,而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寻求战略伙伴。华桂潮强调自身十分重视战略伙伴的合作。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资金有限、人才有限,企业除了技术还需要有实力的合作伙伴,英飞特将生产和销售交给了合作伙伴,自己从销售额中抽取提成。他始终强调:“做技术的就专注于技术,生产和销售交给专业的团队,而我们仍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是产业链的链主。”

  做PE出身的杨建新对创投和高新技术企业有着更客观的体会,观点和华桂潮不谋而合。他深有体会地说,很多技术都非常好,关键是投资者在投资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给技术研发者信心,更重要的是为企业配备专业的配套团队。科研成果不是产品,但是离走向市场还有很长的路。浙江关西电机有限公司杨建新收购公司的产品,投资了8000万元仍未走向市场化。他表示,这是正常的过程,去年公司产品的市场已经初步打开,今年销售将实现2亿元,而明年预测将达到6亿元。

  除了产业化困局,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架构问题也十分突出。上海曙海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原助理教授江辉平则直言不讳地说,所投资公司的股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3-4年的发展。张士举从律师的角度,就高新技术企业如何优化设置股权结构作出了专业的建议。他认为,正常情况下,企业的控股权是51%,这是静态的股权结构。但为什么企业之后又出现僵局呢?关键问题在于动态股权结构,比如随着投资额度的增加导致股权结构变化。所以,投资者和被投资企业在投资时,不光是简单地明确短期的股权结构,更要考虑到长远的股权结构机制。此外,适当的退出机制也是企业和投资者需要非常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