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商家促销赶场 消费者审美疲劳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4日 12: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文化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五一”后,就得等“十一”,对于上班族来说,一年当中,这段没有长假可盼的日子最难熬。同样,在“金九银十”还未到来的商业传统淡季,也出现了三四个月“无节可炒”的尴尬期。无节可炒的商家如今却齐齐开炒“半年庆”。近日来,长春各大商场、家电卖场相继推出了“年中庆”活动,“满档即送礼”、“满300收200”等活动随处可见。  “促销成为常态、不促销反倒让人觉得不正常,这种‘不促不销’的状况很尴尬,促销已经成为很多商家的负担了。”国内权威营销专家李志起认为,商家应跳出围绕价格来做的“买赠”促销怪圈。

  暑期商品是商家促销重头

  “尽管满就送、满就减的活动跟以往看似差不多,但具体到商品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对于年中庆促销缺乏新意的质疑,昨日,重庆路某大型商场企划部的一位负责人称。

  据该负责人介绍,由于促销活动推出的时间不同,参与其中的品牌商品品种以及折扣力度也会有所差异。比如,母亲节期间,促销商品主要集中在女装、饰品等方面,而现在“年中促销”期间,正赶上暑期,除了夏装、凉鞋、护肤品外,学生用品、文具类等也是促销的重点。

  “现在正赶上学生放假期间,我们现在促销活动中,一部分主攻对象是学生消费群体。针对学生推出的手机、电脑、数码产品优惠活动较多一些。”红旗街附近某家电卖场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商家促销太过频繁

  无节可炒的商家开炒“半年庆”。对此,市场反应有褒有贬。除了部分消费者认为商家让利促销能让自己买到便宜又实惠的东西,希望促销越多越好,多数消费者都表示,促销过于频繁,让人觉得没有促销反倒不正常了,这种司空见惯的促销难免让人有种“审美疲劳”。

  “商家说‘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那是一个扯。”被同事朋友称为“购物达人”的高炜,最近MSN的签名换成了这样一句话。

  “良驹也有失前蹄的时候啊。”一提到前段时间刚发生的一次不愉快的购物经历,高炜还是有些愤愤不平。上个月,她刚以“五一”促销优惠价买了一套2000余元的化妆品,当时专柜促销员说这档活动促销力度特别大。“这两天无意间逛街时发现,现在这款产品又以年中促销的形式在搞活动,而且比我当时买的时候能多赠送一些试用装。”高炜有种“买早了”、“买亏了”的感觉。

  对于商家频频推出的促销活动,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余位普通消费者,其中多半都表示,打折促销太频繁已经司空见惯了。“这个促销活动截止了,过两天还有下一个促销活动,所以没必要为了赶促销活动而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市民胡女士说。

  ■专家意见

  “不促不销”很尴尬

  对于以“买赠”为主的促销方式和效果,业内人士如何评价呢?

  国内权威营销专家、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当前商业企业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有由头促销的做法,从某种角度来看,确实能带动一部分购买力。但是,绝大多数促销构思粗糙、操作粗放,缺少打动消费者的理由,收获也难理想,“不促不销”很尴尬。

  “现在促销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负担了,据我们跟商业企业的沟通,能把促销这笔账‘算明白’的企业不到70%,一轮促销活动下来,这些企业销售额没拉动多少,不赚不赔甚至是略亏。”李志起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六七月份低迷期”、“金九银十”的规律性已经不是很明显了。对于商家来说,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消费者,其实应该是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更多看着价值的消费者。所以建议商家,应跳出围绕价格来做的“买赠”促销怪圈,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提升购物体验、服务质量上有所突破。

  本报记者 黄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