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王琦:禁止地铁超载不能忽视刚需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6日 10: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深圳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王琦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北京市安监局召开紧急会议,副市长苟仲文强调地铁要严格落实地铁车厢不超载、电梯不满荷等“四不”要求,加强地铁车辆追尾防控。北京地铁公司表示,地铁运力已达极限,将积极研究落实“四不”要求。

  眼下,京沪穗等大城市地铁严重超负荷运行已是不争事实。以上海为例,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442万人次,高峰时段大多数线路都存在超负荷运营的现象,其中,6号、8号线满载率最高,极端状态下超过170%。“圆的挤成扁的,3D的挤成平面的,怀孕的挤流产了,没怀孕的挤怀孕了。”的段子,便是网民对地铁拥挤的无奈调侃。在这一背景下,北京要求地铁不得超载着实吸引眼球,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

  应该说,禁止超载不仅能够为公众提供宽松舒适的出行环境,也极大地提高安全系数。不过,从网民反映来看,除了掌声和鲜花外,更多地是质疑:“这位副市长恐怕从来没有坐过地铁”、“禁止地铁超载后,恐怕北京每天要有数百万人步行上班”。

  公众质疑是基于禁止超载可行性的担忧。首先,如何禁止超载就是一大棘手难题。此前,有关部门也在这方面尝试过各种办法,但都收效欠佳。提高票价引发民意沸腾,分时段放行导致地铁出口排起长队。其次,禁止地铁超载后的连锁反应值得警惕。人总是要上班,要出门,地铁限制只能是将更多的出行需求分流到公交、出租车等地面交通,大大增加后者的承受压力。这种“摁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等于将矛盾变相转嫁,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

  安全和效率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必须统筹兼顾。禁止地铁超载,固然是基于安全的角度出发,但倘若就此一叶障目,必然会影响到城市出行效率,损害到公众利益。地铁超载普遍化、常态化的实质,是有限的公共交通运载能力与巨大的刚性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除了做“减法”削减地铁超负荷客流外,更要运用“综合计算”,全方位给力公共交通体系。比如,多做“加法”,增加公交、地铁的数量和运能,加大高峰时段的发车密度,提高运输效率;多做“除法”,完善城市自行车道建设,引导部分公众采取单车绿色出行,为公共交通分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