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殷国安:情绪稳定终于被扫进垃圾堆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7日 07: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殷国安

  7月25日,一位失去孩子的家长痛哭流泪。“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已造成多人遇难,在温州市殡仪馆,许多列车旅客家属怀着悲痛的心情在这里探听自己亲人的消息,等候辨认遇难者遗体。(新华网7月25日)

  这篇题为“死伤者家属情绪激动,温州57个工作组24小时接待”的新闻指出,遇难者家属情绪激动、悲痛欲绝,需要稳定情绪和进行心理疏导。我们在事故报道中流行了几十年的“情绪稳定”的说法终于被扫进垃圾堆了,这不能不说是新闻报道的一大进步。

  过去,只要发生灾害事故,那些新闻报道中都少不了一句“情绪稳定”:广东连州发生特大交通事故,造成32人死亡,“目前,伤者和死者家属情绪稳定”;重庆井喷发生,“开县社会秩序良好,紧急疏散出来的群众百姓情绪稳定”;辽宁昌图烟花爆炸37人死亡,“目前,死者家属情绪稳定”;广西扑灭山林大火,有11名乡镇领导干部、职工英勇献身,“目前,死者家属情绪稳定”。

  当重大事故或灾害突然降临,造成人员伤亡,其家人必然悲痛欲绝、呼天抢地,怎会“情绪稳定”?即使他们因为一时难以承受巨大的打击而没有发泄其悲痛,即使他们无声无息,也不能说“情绪稳定”。这种所谓“情绪稳定”,其实是记者的造谣,也违背了新闻从业人员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但如果许多记者都如此胡说,就不能单从个人道德上找原因,而应找到其制度上的土壤。

  这是一种扭曲新闻观的产物——在事故或灾害过后,总要突出人民奋勇斗争的英雄气概,才能鼓舞士气。至于灾难的破坏程度之重,群众生产生活之难,都一笔带过,都被视为“负面”而不予披露。于是,抢救工作必然“周密部署,有序推进”了,群众的情绪不稳定还行吗?

  现在,事故灾害报道终于开始告别“情绪稳定”的虚假描写,这不是因为记者觉悟高了,而是新闻逐步回归到它的本质上了。新闻是人民手里的公器,理应反映人民的心声,理应以真实性为第一生命。值得注意的是,被扫进垃圾堆的还有“丧事当做喜事办”的恶习,其他违背新闻规律的提法也逐渐消失。当然,新闻的这种回归只是一个好的开头,好在它终于开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