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张天潘:私卖文物门让文化尊严颜面尽失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8日 18: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燕赵都市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张天潘  

  故宫文物受损事件调查尚无结果,又陷“私自拍卖五件馆藏珍品”质疑。8月6日,北京市文物局公开表示,1997年的拍卖中,五件珍贵宋代书札的买家不是故宫,2005年的拍卖卖家也不是故宫,同时称具体细节仍在调查中。(8月7日《京华时报》)

  “紫禁城在表面上是一片平静,内里的秩序却是糟乱一团。”这个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的一句话,似乎冥冥之中还回荡在如今的故宫上空。从闹得沸沸扬扬的“盗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解雇门”、“文物门”,再到如今同样质疑声此起彼伏的“私卖文物门”,完全地暴露出庭院深幽的故宫内里秩序的糟乱之势。虽然就“私卖文物”故宫方面与北京文物局都否认了,但是媒体的证据展示比起这种语焉不详的否认,来得更加具有可信度,相比之下,更显示出了故宫以及相关方面的一贯傲慢作风。

  作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完全可以算作中国文化的脸面。故宫也倾注了国人的复杂感情,见证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曲折历程,特别是近代以来,文物大规模南迁、文物流失海外等等,更是承载着太多国人的辛酸。

  但如今故宫的一系列表现,却让国人患上严重的文化焦虑症。正如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就认为的,“中国最大的文物藏家和文化象征——— 故宫,近年来多次书写反面传奇,展示其文化败退的严重迹象。如果说安保系统的漏洞百出,还只是管理能力的问题,那么在表扬信和致歉信中所出现的错别字和病句,已被民众视为文化素质低下的典型症候。而垄断公共文化资源,将其变成少数人的敛财工具,更揭示出文化所面对的真正敌人,其实就是侵吞和垄断文物的官僚权力。”

  故宫这个在人们心中地位高贵的文物托管单位一再而、再而三地出事儿,却不得不一次次让我们感叹,我们是不是所托非人了?一个原本是文化神圣之处、文化与文明的聚集地,却散发着铜臭;一个最应该呈现出中国传统诸如知书达理文化气质之地,却屡屡表现得极其没有文化;一些本该对文化有最高的敬畏之心、有高尚的操守的文化守护者,却在一次次地辱没文化;一个本该是中国文化脸面的地方,却屡屡让国家的文化颜面尽失。

  北京故宫博物院,在2011年集中地给全世界呈现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之殇,敲响了文化领域的深层乱象,让我们不能不深刻反思,一个经济日益强大的国家,该如何自我捍卫本该无限自豪的文化尊严,如何真正地扩大文化影响力、充实自身的软实力?故宫应该来一次彻底自我的救赎,以此来重塑自身形象与公信,同时更加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如履薄冰地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做好一个守护者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