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壮士断腕转身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7日 11: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华网西宁8月17日电 (记者吕雪莉)在青海省民和县下川口工业园,吕莹钢正在厂区里查看余热发电设施。他指着一侧正在安装的设备说,它可以将矿热炉产生的烟气回收利用进行发电,实现节能20%。

  来自浙江诸暨的吕莹钢看中了这里富足的水电资源和石英石资源,投资建设金属硅厂,并延伸产业链做有机硅。生产车间的北侧建有环保设施,巨大的烟道直通两台矿热炉,炉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全部通过烟道回收到环保设施中,粉尘基本全部回收。

  据吕莹钢初步测算,利用余热发电每天节省的电费就有13万元。按照投资1.2亿元计算,两年半将全部收回投资。

  分析人士认为,民和县的实践说明,中国西部正在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的绿色经济之路。

  地处中国西北部青海省东大门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是国家重点贫困县,过去20多年一度是高载能、高污染企业云集的“硅铁走廊”。白天烟尘滚滚,晚上火光冲天。地方财政收入大增的同时,污染也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公害”。

  “过去一、二十年民和搞工业,曾经为‘硅铁走廊’沾沾自喜过,但是也使民和的碧水蓝天变成了灰土黑天,吃尽了苦,老百姓多有怨言,民和工业经济在低增长值中徘徊。”民和县县长沙德林说。

  2008年开始,民和县对落后企业升级改造,冶炼企业关小上大,集中生产,彻底解决了县城地区高载能工业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低效益的问题。

  沙德林说,县上为此付出了每年减少财政收入2400万元的代价。这对于一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据环保部门测算,“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民和县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成和5成,而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则从过去的不足60%上升到93%,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民和下川口工业区管委会负责人曹云泰介绍说,今年民和县提出,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一个都不批。民和县还要求园区所有企业必须配备环保设施,有条件的企业要配备余热发电设施,否则不许开工。引导企业实施集中供热、余热回收、废物利用等措施,实现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效益最大化。

  “我们已明确定位,将工业园区建成以有色金属深加工为主的高原新型工业基础材料基地和节能、环保、低碳、产业相互融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区。”沙德林说。

  如今,走进民和,看到的是蓝天碧水,百花飘香。甘青交界的湟水两岸,一片片曾经落满了“硅铁走廊”粉尘的青杨林郁郁葱葱。原先“硅铁走廊”里的18户企业被淘汰关停后,闲置场地及设施被划分为以小五金制造业为主、以劳动密集型轻纺业为主以及以农畜产品交易为主的三个工业小区及两个绿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