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金融机构可否也来个“走转改”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7日 11: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解放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政策密集,机构齐聚,产品丰富,规模远超历届,这是日前闭幕的上海中小企业金融洽谈会给人留下的印象。不过,笔者最近在走访沪上部分园区的中小企业时,却听到一些企业主言语之间表达出“不太愿意参加”的意思。

  明明是为客人度身定制的 “菜”,为啥会不受喜欢?

  先说说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长期性难题。寄希望于一次“金洽会”就能解决,不现实。但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次盛会,金洽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不仅仅给了中小企业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也明确向中小企业发出了一种信号,政府和金融机构没有将它们遗忘,“金洽会”就是一种努力。这种努力有数据可以证明: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小企业贷款余额6458.5亿元,比年初增加472亿元,增速为7.9%,快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11个百分点。

  笔者曾随浙江泰隆银行的信贷员走访基层个体工商户。感到一方面是银行机构经营理念还是“喜大”,另一方面是融资产品不太符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

  上海银监局曾给出一组数据。截至2011年6月末,有贷款余额的小企业约3.7万户,占上海地区小企业总数只有1/10左右。上海银行业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的辖内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260.36亿元,较年初减少24.07亿元,减幅8.46%;占辖内企业贷款余额和各项贷款余额比例分别仅为1.25%和0.72%。这一方面说明,小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金融服务仍有较大空间,一方面也说明金融机构在客户结构上依然“以大为主”。习惯了做大业务的银行,虽然这几年努力向中小企业靠拢,但对小微客户重视还远远不够。正是这种惯性思维模式,让小企业群体倍感冷落。

  与此同时,在产品设计上,近几年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破除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题上做出了很多有益尝试,这值得肯定。但现实仍然是银行日益增长的创新与小企业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症结何在,笔者不敢妄下断语。但从目前银行融资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现实来看,一方面固然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银行本位出发的 “馆阁”思路在作怪,换言之,金融机构双眼紧盯的往往是同行,而真正的需求在基层。

  无论是经营理念上抓大放小,还是产品设计上“不对口味”,究其根本还在于金融机构对基层企业和市场需求还没有完全沉下心去了解透彻。

  所以,要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金融机构必须走到企业中去,转变经营理念,改革设计思路。而这一切的出发点是金融机构更进一步地深入基层,了解底层需求,倾听基层呼声。上海银监局负责人就明确表示,银行一要网点走出去,二要客户层级沉下去,三要客户结构升上去,四要社区园区金融服务进得去。从这个意义上说,“金洽会”是一个成功的“逗号”,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是金融机构如何进一步 “走基层、转作风、改服务”。

  当然,笔者在此并非倡导金融机构放弃原则,一味“大干快上”。有两条原则是必须要坚守的:其一,不是对所有中小企业的融资项目都“来者不拒”,只有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才应积极鼓励;其二,金融风险把控不能放松,否则就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隐患。(张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