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专家驳"国进民退":现在情况是国民"共进退"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0日 07: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李保民、张宇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 郝洪波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0日讯(记者李方)“国进民退”、“与民争利”,这些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被频频提及的概念一经亮相,就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表示,“国进民退”并没有如实地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现在的情况是国民“共进退”。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宇认为,从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总的情况来看,所谓的“国进民退”并不存在,相反存在的是“民进国退”的趋势。

  李保民在19日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栏目时表示,“国进民退”这种说法并没有如实地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要求下有进有退。他说,"如果非要说'国进民退',某种意义上是在抬杠。"

  李保民进一步举例说,2003年国务院给国资委授权的中央企业是117家,行业上授权从21个板块集中到现在的8个板块,从大的行业版权来讲民营企业是“进来”的。

  实际上,李保民认为现在的情况是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共进退”,反映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是国营企业改革取得的成效之一。

  同样做客中国经济网的张宇表示,将“国进民退”的提法作为对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合。

  统计分析证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有经济的总量不断扩大,但国有经济的比重一直趋于下降。张宇强调,从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总的情况来看,所谓的“国进民退”并不存在,相反存在的是“民进国退”的趋势。

  从微观层面来看,张宇表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进与退都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基于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些个案而做出所谓“国进民退”的判断,甚至认为是政府的政策对民营经济进行有意打压,不符合客观事实。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张宇强调,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大部分国有企业是多元化的,民营经济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民营经济对国有经济有一个促进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值得关注,张宇表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在相互作用,在国有经济大量退出的许多产业和领域,往往被具有诸多优势的跨国公司所占据。因此,张宇认为,一味地鼓吹“国有企业退出”的结果很可能不是民营企业的进入和发展,而是跨国垄断资本的占领。

  对于“与民争利”,张宇纠正道,所谓的国有企业“与民争利”的概念并不准确,“与民争利”的“民”指的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从法律上讲是私营经济,不能代表全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