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美国梦断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0日 10:0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财经》杂志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政治、经济、社会的结构性问题积重难返,安逸繁华的美国梦正在褪色,美国亟需一个设计精巧、执行有力的长期经济战略

  华尔街被“占领”、奥克兰街头火起。一个多月时间里,占领华尔街运动迅速蔓延到全美70个城市,令克鲁格曼式的命题热度再升:美国怎么了?

  金融危机引爆了美国国内累积近40年的三个结构性问题——社会贫富分化、政党政治极化,以及产业空心化。以“变革”之姿上台的奥巴马政府,三年来却没有让民众看到解决其结构性问题的希望。于是,2011年9月17日,一个占领华尔街的念头,将美国部分民众的焦虑和不忿抛向了街头。

  其实,上述三个结构性问题是紧密缠绕在一起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正是在那个十年,美国社会左右两极推动的文化战争,使堕胎、枪支存废等无关国计民生大局、却又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议题重新笼罩了选举。两党内部的温和派被极端分子替代。1933年以来建筑在罗斯福新政共识基础上的所谓“中枢政府”逐步成为历史。

  共和党右转,重拾大萧条前偏向富裕阶层的经济政策。民主党左倾,平权运动赢得了少数族裔的青睐,却丢掉了南部贫苦白人的选票,后者同样缺乏社会竞争力。而美国选举中吊诡的一幕开始出现,因为反对民主党照顾少数族裔的政治主张,白人下层投票支持共和党,咽下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减税政策。

  政治的极化加之凯恩斯主义陷入滞胀泥淖,最终为1981年至2008年间,新自由主义一家独大铺平了道路。高福利广受诟病,效率压倒公平,所有这些令上世纪50年代达到巅峰的中产阶级社会的安逸繁华梦渐渐褪色。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制造业驱动下,德日经济勃兴,十余年后亚太新兴经济体起飞。美国制造业遭遇巨大挑战,并迫于成本压力开始外移。美国经济自里根时代开始,产业空心化加速,日益依赖消费驱动。上世纪90年代的股市泡沫诱使美国企业高管为操纵股价套现,而推动海外扩张。IT泡沫破灭后,房地产业成为美国政府吸纳制造业劳动力,继续经济繁荣的支柱。金融监管部门容忍、甚至放纵银行为房地产提供不负责任的违规信贷。金融危机前,新自由主义政策近30年的繁荣,终于把产业空心化问题拖到了病入膏肓的境地。

  一俟泡沫破灭,一切积重难返。

  美国出路何在?“休克疗法”之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需要一个设计精巧、执行有力,至少以十年为期的长期经济战略,加大对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创新技术的投资;美国经济的未来复苏须由这类新投资和随之而来的出口增长驱动。

  这要求政治家有不在意一时选战得失,不拘泥于本党教条的无畏精神。当奥巴马等政治精英乏力承担此任之时,走上街头的民众声称,要借助运动压力,结束明星化的选战,聚焦实际执政能力。

  一场迄今还是自发的、多元的、协调和组织不甚周密和严谨的占领运动,能否实现这一雄心?一个深陷无就业复苏陷阱的、却又充满了创新精神的经济能否走出困境?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美国像是一个巨大的锅炉。只要下面点着火,它会产生无限的能量。能量或许就存在于美国民主制度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中。

  占领者会在什么时刻撤离?梦断时分的美国将向何处去?世界拭目以待。

热词:

  • 1933年
  • 美国经济
  • 美国民主
  • 美国梦
  • 美国政府
  • 结构性问题
  • 美国企业
  • 休克疗法
  • 财经
  • 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