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减税才是最好的“还利于民”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0日 10: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81663.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5%。继去年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后,今年财政收入将迈向10万亿元。社会普遍关注:财政收入如此快增的原因是什么?中国的宏观税负重不重?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这些钱到底应该怎么花?(11月7日《人民日报》)

  10万亿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据说较之2007年翻一番,即短短四年时间,我国财政收入就增长了一倍,这在很多国家看来是不可能也不可想象的。这一方面固然说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企业和居民对税收的贡献越来越大,因为,财政收入的飞涨是以广大纳税人的沉重负担为前提的,近年来,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中等收入者的被剥夺感正变得越来越强烈。随之而来的则是“还利于民”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又以加强社会保障、改善公共服务为主调。

  但是我以为,减税是最好的“还利于民”,而且也是最有效地减少财富浪费的办法。因为我们知道,政府要收老百姓的钱,既积极又算得清楚,绝不含糊,可是钱收上去之后,却往往变成了一笔糊涂账,自己算不清,不愿意算清,也不让老百姓算清以便监督。这样,财政支出要向民生倾斜往往变得十分困难,而政府向自己倾斜却十分容易,民生投入不足,“三公消费”、行政管理费用占比重过大,就是这样造成的。对此,老百姓怨声载道,政府也一再说改革改革,但总是只闻脚步声,不见人下来。

  事实上,通过直接返税来“还利于民”是很多国家的常态,一般来说,政府财政有了盈余,或是超过一定的额度,就会将部分税款返还给纳税人,或者向民众派发“红包”,改善其生活水平。可是在目前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不公开不透明,是一笔糊涂账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财政有没有盈余,相反,我们常常看到的新闻是,各地政府争相报出财政赤字,债台高筑。既然政府收了那么多钱的还在赤字,谁又是知道要收多少钱时才能盈余,才有机会返税?那就不如直接减税让老百姓得利更直接。

  其实,减税不是与国争利,而是放水养鱼,是为国献利。减税会大大激活民间经济活力,刺激人们的创造活动,培养丰厚的税源,扩大税基,于国于民都有利。相反,“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税负太重会使税基缩小、税收减少,于国于民皆有害,是一个恶性循环。

  减税也是扩大内需的需要。减税等同加薪,老百姓手里有钱了,才敢消费,敢于消费,才能扩大内需,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而且,这作用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税收本来要起到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但是由于政府的财政支出仍是一笔糊涂账,税收没有绝大部分被用到贫困阶层的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劳动保障等方面,却被官僚阶层以“公办”的名义消化掉了。本来要起到“劫富济贫”作用的税收,却变成了“劫贫济富”。既然税收难以达到其基本作用,何不直接减免贫困阶层的税收,这样反而真正地体现了分配公平和分配正义。

  我国的税负并不轻,对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税都应当减少,稍微减一点税对个人和企业来说善莫大焉,而对于国家庞大的税收盘子来说微不足道,减税就一步到位地“还利于民”,出小利得大名,何乐而不为?(廖保平)

热词:

  • 减税
  • 还利于民
  • 税收
  • 劫贫济富
  • 人民日报
  • 红包
  • 宏观税负
  • 分配正义
  • 扩大内需
  • 财政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