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政府真的能分辨“顺、逆周期”吗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7日 09: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三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评级系统的顺周期运作加大宏观经济震动幅度和加剧事态恶化,金融机构应减少对信用评级的依赖,加大内部评级研究,减少顺周期式盲目跟风状况。

  坦率地说,以到底是防范于未然还是危机幕后推手来评析信用评级机构之作用,这有点难为评级机构了。何况,对评级机构的指责完全可作为对各国宏调部门未能发现和防范危机的反思,政府也会误判,发生宏观“空调”加剧顺周期。

  我们认为,经济危机周期性发作以残酷的现实揭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可能准确把捏好经济顺逆周期,并借逆周期的反向政策平抑周期。当然,经济复杂而交互耦合特征反映经济周期绝不是简单的经济和市场涨跌问题,逆周期调控也不是经济上涨就控制、经济疲弱就扶持,在时间序列下经济涨跌强弱随时都有,很难说何种涨跌是周期表现何为非周期[1658.35 -0.66%]性现象。何况,经济周期不是扁桃体,唯有怀抱对市场的敬畏才能使人更好地理解经济周期,正视政府行为和信用评级功效,并在周期中趋利避害。

  鉴于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可能通过分析经济社会分散的交互式海量信息使整合信息有效判研经济周期时序,那么政府和评级机构等降低经济周期性损益的主要落点应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尽可能增加信息透明度和通过构建基于自利博弈的激励相容机制增强市场的去伪存真功能等。如政府通过制度体系的制定促进信息自由流转,降低市场交易和信息获取成本。而评级机构等则是基于市场自律机制的信息识辨体系,信用评级本质上是评级机构对市场主体对某一主体信用或对经济前景认知的汇集,它只是一方观点,而不是替罪羊。

  由此可见,把评级调整看作是制造问题的落井下石是一种因果倒置,其本质上是否证,甚至遏制市场机制和市场自律。即若因评级导致市场助涨杀跌而削弱和限制评级机构之市场活动,那么市场最终将陷入无法有效定价和交易成本过高之窘。殊不知,限制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活动和评级信息的市场传播,虽可保留政府单一的经济社会判断,但这无异于掩耳盗铃和遮盖宏调部门和市场信息识辨之眼,从而既不会令市场对政府信息无保留的认同,也不会致使官方主导的新信用评级体系为市场参与者接受,以避免市场信用和定价信号紊乱;相反导致的将是市场萎靡和市场难以有效配置资源,如欧盟禁止信用评级机构对问题国家评级就已导致被保护的国家无法在市场正常融资。

热词:

  • 周期调控
  • 信用评级体系
  • 有效定价
  • 经济周期
  • 空调
  • 内部评级
  • 涨跌
  • 信用评级机构
  • 激励相容机制
  • 市场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