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钢铁全行业深陷困境 钢贸商资金吃紧迎最难时分

发布时间: 2012年05月15日 09: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财新网-新世纪

 



  钢铁行业深陷困境,钢材贸易商受压,在做了20年钢材生意的何联添看来,此前经历的种种困难都远不及最近一年

  □ 本刊记者 张伯玲 | 文

  何联添是中山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做钢材生意已经整整20年,既尝到过2002年至2008年市场红火发展的好日子,也经历过1994年至1996年市场需求疲软,2008年金融危机。但是,此前经历的种种困难,在何联添看来都远不及最近一年。

  “尤其是去年10月以来,由于中国钢材价格遭遇大跌,客户推迟订单,拖欠货款,银行贷款收紧,资金紧张。”何联添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钢材贸易商们日子比钢铁企业还难过。

  来自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下称中金协)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来钢铁流通商的库存压力、资金压力乃至生存压力日益增大,2011年钢铁流通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1%。

  “未来一两年,钢贸商生存压力仍难以有效缓解。”中金协一位资深官员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称。5月7日,他还专门就如何解决目前钢贸商状况与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进行了沟通。

  “今年商务部将钢材流通领域作为重点关注和发展的行业。要促进钢贸企业的转型,另外要规范一些行业标准,促进钢材流通行业健康发展,走出困境。”上述中金协资深官员还透露,将鼓励钢贸企业兼并重组。

  难熬的一年

  钢材贸易商生意难做的首要原因,是钢材需求下降带来的价格下跌。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统计,2011年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75亿元,同比下降4.51%;销售利润率仅2.4%,远低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7%的平均水平。

  其次是钢厂定价方式调整,钢材价格波动不明显。对于钢贸商来言,价格有波动才有获利机会。在金融危机之前,钢价每年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尤其是在行情好的2002年,价差在1000元/吨经常存在。现在钢价变化日渐加快,但幅度小,且无规律可循。

  “从春节到现在,热轧也就涨了不到80元/吨。按照我们在春节前进货,现在卖,这个涨幅都不够还银行利息。” 上海巨闽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巨闽)一位销售部经理称。

  中联钢分析师胡艳平认为,这和金融危机后钢厂的定价变化有关。“金融危机之前,钢厂还是季度定价,后来发展为月度定价,然后旬度定价,现在甚至有些钢厂一天一个价格。”

  这让钢贸商们很无奈。“我们已经不能做一些分析预测来判断是否进货,进多少。在金融危机后,进货只能赌,而盈利只能靠钢厂施舍。”何联添说。

  根据中金协的统计数据,2010年钢铁物流业的利润率只有1.8%,2011年降至不足1%。上海一家年销售量200万吨的钢贸企业副总经理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称,2010年销售不到100万吨,利润有五六千万元;现在销售快到200万吨,利润还是那么多。

  何联添也自称目前企业的利润率在1%左右,2002年的时候利润率则达3%。“曾经以为2008年金融危机是做钢贸商以来最难熬的日子,没想到现在的日子还不如金融危机时。”何联添说。

  何联添透露,身边的朋友有的投资房地产、矿产甚至餐馆,他们通过钢材从银行抵押获得资金,然后投资其他行业。“他们现在都没有彻底离开钢贸行业,都是抽取大部分资金在做其他。目前看来早两年出来投资其他行业都比在钢贸商圈获利大。”何联添说。

  资金吃紧

  难熬的最大表现就是资金吃紧。钢贸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因为钢厂提货需要付全款,但是大部分下游用钢企业都无法立即支付现金,钢贸商需要通过银行抵押等融资形式来维持整个资金链的正常运转。因此,融资成本一直都是钢贸商的一大支出。

  金融危机前,钢贸商很少发愁资金。2002年后,许多银行推出“厂商银”业务,即在生产商承诺回购或协助调剂销售的前提下,银行先给予经销商资金支持,生产商在收到款项后将货物发运到银行指定仓库,并将提单或仓单交付银行,经销商交付提货保证金后,银行发出提货通知,经销商提货。

  “银行‘厂商银’业务的推出,可以提高我们的资金使用,主要可以解决融资问题。”何联添称那时银行的客户经理都追着放贷,“因为银行也能通过‘厂商银’吸收更多存款。何况钢贸商的资金需求大,动不动就是上亿元。”

  但是,融资风向去年开始转变。“去年的高利率决定了贸易商的资金成本升高。部分企业资金成本甚至暴增3倍,以前1吨钢材资金成本在20元-30元,现在要50元-70元左右,有的还会更高。”上述中金协资深官员称。

  前述巨闽的销售经理称,去年信贷收紧,银行贴现利率由最初的4厘涨到8厘甚至1分,现在有所下降。“上海很多银行对钢贸商的融资都从严了,要有资产抵押,价格也不理想。” 他说,“去年的利润大部分都给银行了,我们去年光给银行打工了,今年也差不多。”之所以钢贸企业遭遇融资困难,上述中金协资深官员认为,这还与许多钢贸行业操作不规范有很大关系。

  “部分钢铁流通企业财务报表随意性较大,真实性差,缺乏审计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银行难以掌握企业家底,增加了贷款的难度,也加大了钢铁流通企业的融资难度。另外,个别钢铁流通企业出现‘逃跑’现象,加剧了金融机构对本行业的信任危机。”他说。

  今年2月,无锡一洲钢贸集团老板李国清因企业资金链断裂,携家人潜逃。随后,钢贸商“跑路”的事件在媒体上不时出现。

  转型出路难寻

  “钢铁企业今天在说转型,发展非钢产业;钢铁流通行业也要转型。”上述中金协资深官员认为,钢贸商转型需要向整个钢铁产业链拓展。“钢贸商不能再凭着价差过日子,而需要做服务商,比如做些加工配送等业务。”华东地区大型钢贸企业、年销售额在百亿元以上的上海舜业钢铁集团,早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寻找出路。“普通的钢贸商主要是靠价差来经营,风险比较大,现在情况说明这不是一个好的出路。我们通过延伸产业链,对产品进行深加工,能减低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收益更加稳定。”上海舜业钢铁集团总裁薛长江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

  可是,不少钢铁企业现在也开始在各地纷纷投建物流园,进入钢材深加工领域。中钢协会长朱继民在5月8日召开的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公开表示,要钢铁企业加强钢铁材料的延伸和协同,发展钢材深加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产品价值和企业服务功能,促进由钢铁生产商向服务商的转变。

  “相比与钢铁企业进入深加工,我们有服务优势。”薛长江称。同时他认为,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实现产业升级,这需要前期高额的投入。转型之外,上述中金协资深官员认为,未来两三年钢贸行业将出现兼并重组潮。中国目前有20万家钢材流通企业,可营业规模超过1000万吨约有四家,大多数企业钢材销售量在10万吨以下;2011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60%以上。

  2010年,钢材流通行业的确出现了重组案例。2010年9月,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下称中铁物资)兼并重组了西本新干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本)。

  不过,五矿发展一位高层告诉财新记者,对于兼并重组钢贸企业并不感冒。一般钢贸企业没什么资产,除非贸易公司有核心技术和独特模式。以中铁物资重组西本为例,中铁物资看中的是西本的钢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使钢铁贸易与信息化、电子化紧密结合。

  对于没有资金支持的钢贸企业,五矿发展高层认为,出路只有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