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农产品安全事故近期频发 广州现有害染色小黄鱼

发布时间: 2012年05月18日 07: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 冯艳丹 曹洪梅

  在员村农贸市场被工商部门检出含有柠檬黄,有关部门已展开专项检查

  本月12日,广州市民谢小姐向新快报记者独家报料称,她在农贸市场买了几条小黄鱼,拿回家刮鱼鳞时发现手被染成了浅黄色,怀疑小黄鱼被染色。随后,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可疑小黄鱼,天河区工商分局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将样品送去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详见本报5月12日A11版报道)。昨日,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独家获悉,经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检测,送检小黄花鱼柠檬黄含量为0.003g/kg,检测结果为不合格。

  柠檬黄对肝肾胃均有害

  本月12日下午,新快报记者来到谢小姐说的员村农贸市场,发现小黄鱼都是放在冰上出售,在靠近门口的一家档口,发现冰鲜小黄鱼全身金灿灿的,下面铺的冰块已经被浸染成了浅黄色,用手捏一下鱼身,手指上也会有浅浅的黄色印迹。

  昨日,检测报告显示送检小黄鱼柠檬黄含量为0.003g/kg。而按照国家标准,小黄鱼不得检出柠檬黄。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添加剂专家杨冠丰说柠檬黄可以用于食品但要按相关规定使用。他表示,柠檬黄用于小黄鱼染色属于违规操作。

  据了解,柠檬黄属于食品合成着色剂,有着色力强、色泽鲜明、不易褪色、稳定性好等特点。专家介绍,合成着色剂价格要比天然色素便宜很多,而且染色的效果好。商家为了使产品的色泽外观鲜艳,迎合部分消费者的不正确消费理念,在生产的时候超范围、超限量使用着色剂。据了解,柠檬黄对肝脏、肾脏、胃壁都有不良影响,甚至在剂量很低时肝脏、肾脏的功能都出现不良反应。

  工商立案调查涉事档口

  据档主张某交代,该批黄花鱼是5月9日从荔湾区某市场专营黄花鱼的阮某处进货,约10公斤,除剩下8条已被采集作样品外,其余全部销售完毕。其现场无法提供该批次的详细进货资料,仅有一便签上写明黄花鱼1件,280元,批发者姓阮。为查找进货源头,天河工商分局与荔湾工商分局联合调查阮某,但由于张某台账记录不完整,执法人员暂未找到阮先生。目前,工商部门已对张某的违法经营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同时,天河工商分局已在辖区内各农贸市场开展黄花鱼的专项检查,对市场所卖产品用简易的试纸法检验,如果发现有掉色现象再送检。此外,工商部门将联合农业部门进行专项整治。市工商局要求各工商所加强日常监管,敦促市场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台账制度,一旦发现不合格食品立即查处。此外,工商部门又抽查了一批小黄鱼样品送去检测,结果将近期公布。

  近期盘点

  农产品安全事故近期频发

  最近,食品安全事故高发区集中到了农产品。大白菜喷洒“甲醛”,韭菜添加“蓝矾”……连小黄鱼也添加了“柠檬黄”,而且就在广州市场出现。

  1“翻新”土豆

  4月30日,《齐鲁晚报》报道,枣庄峄城区有人翻新水洗土豆,而且是“光明正大”地在村中道路上完成水洗、装包过程。水泵直接将水抽入机器内,老土豆装入铁机器内,机器开始运转,铁毛刷滚动刷土豆。经过操作,之前黑黝黝的土豆鲜亮了很多,一些长芽土豆也因此变得光滑了。

  2“甲醛”大白菜

  5月7日,新华社报道,山东省青州市一些地方被传出部分蔬菜商贩使用甲醛溶液喷洒白菜进行保鲜。

  3“蓝矾”韭菜

  5月8日,据《南京晨报》报道,家住南京下关的市民李女士反映,她买来的韭菜竟掉蓝色粉末,择完韭菜手指上有蓝色残留。“你别以为看着新鲜翠绿的韭菜就是好韭菜,那都是打了药的,很多还是菜贩子用蓝矾喷上去保鲜的,这样卖相好看而且保质期长,不容易蔫,因蓝矾为硫酸铜,择韭菜手上会发蓝。”一位菜贩曾这样说道。

  4“海水晶”海参

  5月13日,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山东一些海鲜市场和酒店用有害人体健康的“海水晶”延长海参存活时间,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5“敌敌畏”生姜

  5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山东省青州市东夏镇有些菜农在冬季储存生姜时,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驱虫保鲜。菜农坦承,当地的菜农储存生姜都用这个。

  小贴士

  如何分辨小黄鱼是否“染色”

  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新辉教授说柠檬黄可溶于水,把染了色的小黄鱼放到水里,会发生色素溶解现象,水呈淡黄色;此外,用纸巾轻抹小黄鱼,会出现褪色现象。真的小黄鱼只有鱼肚处颜色较深,鱼背处颜色较淡,且不均匀。由于小黄鱼本身鳞片会产生自然的黄色素,但不会溶于水,用纸巾抹一下也不会褪色。

  专家说法

  法律技术规范不明确

  据了解,目前广州市大型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都要求设有自检室,每日抽检并公示。农产品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甲醛、吊白块、瘦肉精等。水产品的主要检测项目是微生物、孔雀石绿、氯霉素、二氧化硫等。但自检室均采取快速检测方法,灵敏度不及法定检测机构。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没有明确提出可使用的保鲜剂、添加剂范围和剂量,只是提出“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然而,相关的强制性技术规范并不十分明确。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添加剂专家杨冠丰建议,政府部门应尽快健全法规加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