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深圳文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从无到有 从有到精

发布时间: 2012年05月21日 09: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从无到有 从有到精

——第八届深圳文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速写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千人走路,一人领头……”5月19日一早,记者刚走进深圳文博会4号馆,就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循声而去,一位年过花甲的表演者亮起嗓子唱了起来。铿锵有力的唱腔吸引不少观众围了过来。人越来越多,老人越唱越起劲,唱到激动处,手脚并用,五官夸张,全身部位协调配合,全场观众感同身受。

  老人叫张谦,来自北京,他表演的节目叫“拉洋片”,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流传至今已有800年。然而,近年来拉洋片的表演者越来越少,正面临绝迹的危险,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洋片是我们民族的好玩意儿。我担心这个好玩意儿哪天丢了,所以一直坚持表演,这次文博会给了我很大的舞台。”张谦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另一展位内,市民饶有兴致地做起景泰蓝工艺画,掐丝、上色、固沙、装裱,一幅幅以卡通、风景等为主题的画作制作而成。“我们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在一起,不仅实现了产业化,也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一传统文化。”该展位负责人说。

  本届文博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重要展示内容,并设立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总展览面积7500平方米,分为民间美术展区、手工瓷器展区、刺绣与织造展区、雕刻与编织展区、茶艺展区、传统中医药展区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等7个分展区,除拉洋片和景泰蓝工艺画,河南杂技、云南舞蹈、天津快板、陕西皮影戏、山西剪纸、大足石刻甚至深圳小吃等众多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琳琅满目,让人大饱眼福。

  2010年,深圳文博会2号馆创意生活馆首次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这是文博会创立以来首次设立“非遗展区”。2011年,在上一年实践的基础上,深圳文博会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作为开拓重点,首次设立了独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而2012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则更强调内容和质量。

  据介绍,今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提高了参展准入门槛,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呈现出两方面的特色与亮点:一是更加注重文化内涵,明确该馆的组展内容主要为国家级、省级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等内容。青海唐卡、江西瓷版画、贵州苗侗服饰、河北郭氏镂空木雕、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等均为精选出的高端非遗项目;二是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强调“交易为王”,在注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注重产品创新和市场包装,以推动产品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次参展的苏绣、潮绣、漆线雕、五彩瓷、香云纱、徐州香包等内容,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

  从多年缺席展览到开始设立展区,从设立独立的展馆再到强调其市场化的运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深圳文博会上,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 李 苑)

责任编辑:李小龙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