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收入分配改革应遏制资产性收入分配不公趋势

发布时间: 2012年05月26日 07: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光明日报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8年仍难产。(网络配图)

  

  近十年有关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相关举措

  摘要

  以劳动所得为主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趋于缩小,符合库兹涅茨转折点伴随刘易斯转折点而来的理论预期。然而,把体制转型中出现的问题考虑在内,居民真实收入有很大部分来自资产性或财产性收入,这部分收入的分配不均等使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居民和社会所感受到的分配不公恰好源自这部分来自于机会不平等的收入。

  从理论出发认为库兹涅茨转折点已经到来,而无视现实中存在的严重不平等及其可能引起的社会反应和经济后果,会降低研究的政策针对性;如果仅看到收入差距存在的现实,却未触及问题根源,也会导致错误的政策导向。

  既然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是资产性和财产性收入的严重不均等,解决收入不公问题,就应从增量、存量和收入流三个角度着手。

  新库兹涅茨事实

  经济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是指收入差距随经济发展水平先扩大再缩小的趋势。基于库兹涅茨假说,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多种多样,并且依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发展阶段、政策取向不同,主导因素也不尽相同。

  笔者针对中国收入分配现实,概括出库兹涅茨式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若干新事实。第一个新事实是,该转折点与刘易斯转折点在发展阶段上重合。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潮力量相关的因素,都可能有利于改善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相对收入状况。这种发展阶段正是剩余劳动力显著减少导致工资上涨的刘易斯转折点。第二个新事实是,收入分配改善抑或恶化,与政府意愿和政策以及相关制度安排密切相关。收入分配问题并不是自由劳动力市场的自然结果,而是受到政策和制度的影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会显著降低收入不平等。第三个新事实是,收入分配状况受到产业和技术结构特征及其变化的影响。技术进步引起的产业机会或者服务业发展,都会使收入分配格局改变成为可能。第四个新事实是,以再分配政策为重心而忽视经济增长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在缩小收入差距效果方面远不如经济增长绩效本身。拉丁美洲国家一度仅着眼于增长与再分配,无视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风险、外部制约以及经济当事人对积极的非市场政策的反应,这对收入分配毫无助益。

  隐性收入恶化收入分配

  既然中国已跨过了刘易斯转折点,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势应有所显现。但关于收入分配状况是继续差距扩大还是有所改善,以及什么因素主导收入分配状况变化,仍存在较大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收入分配状况趋于改善。有学者经研究证实,一旦取消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劳动力迁移障碍,现存的收入不平等会全部消失。所以,如果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正在不断消除,并且取得进展,那么,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势便指日可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经济学家肯定了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的积极效果,得出中国收入差距趋于缩小的结论。

  另一种观点却认为中国收入差距仍在扩大。一项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尚未出现库兹涅茨转折趋势。计算得出的全国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31提高到2001年的0.447。2002年全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达到0.455,2007年上升为0.478。中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占比也趋于降低,标志着不利于普通居民收入增长的态势。还有研究证实,中国居民收入中存在规模庞大的隐性收入,完全游离于常规统计体系之外,并且是以不均等的方式分配的。

责任编辑:李瑞

热词: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