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中石油首度引入民营企业资本 放行诚意遭质疑

发布时间: 2012年06月01日 08: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对于民营资本而言,如同铜墙铁壁版的石油垄断产业看似迎来了一缕光亮,但这缕光亮能否称为曙光似乎还尚难定论。

  5月30日,资产规模堪比国际石油大鳄的中石油宣布,由其主导的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项目将引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全国社保基金”)、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产业基金”)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集团”)为项目股东。

  根据合作框架协议,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总投资1160亿元,各参与方将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625亿元。其中,中石油拟出资325亿元,持股比例52%,全国社保基金、产业基金、宝钢集团各出资100亿元,持股比例均为16%。

  而除此以外,中石油还称将把国内外涉及上中下游的国内外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等逾100个项目向民营企业开放。

  但与中石油的“好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活跃在国内石油化工领域的民营企业并未表现出与之对称的反应。对于绝大多数依靠国有石油巨头“边角料”存活至今的民营石油企业来说,通往垄断坚冰背后的阳关大道仍遥远。

  “中石油这个举动的本质并不是真要破除对市场的垄断,而是应景之作。”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对记者说。

  民间资本遭“围剿”

  对于把持着国内绝大部分资源和市场的中石油而言,选择将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作为对民营资本放行的突破口似乎并未能唤起民营企业的热情。

  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中石油为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招募的三大股东中,其资本属性与结构以及投资动机似乎也同样饶有意味。

  中石油新闻稿中指出,“代表全民资本的全国社保基金和代表民间资本的产业基金是享受同等条件、同等待遇的,各民间资本均可通过产业基金的平台进入中石油等能源基础设施领域。”

  对于全国社保基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战略储备,该基金的资本属性则并不能代表全民资本。

  “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要还是出于对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考虑。”冯飞说。

  事实上,除全国社保基金外,被称之为“代表民间资本”的产业基金幕后也同样存有国资主导的影子。

  本报记者了解到,产业基金于今年3月12日正式启动,其发起者则是挂靠于中华全国商业联合会旗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会。该基金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将重点关注石油燃气管网等能源领域的投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金首期认缴的25亿元中,中石油作为出资人的身份则位列其中。

  “工程投资超千亿的金额本来就大,即便表面上拿出来招商,但中石油作为主导者的控制地位仍然十分明显,参与的民企还是只能吃"边角料"。”一名民企负责人说。

  而对于该工程的另一大招募股东,宝钢集团参与中石油的千亿项目则无疑更具国资联手的代表性。

  “宝钢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它与中石油达成战略同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宝钢是中石油管道用钢的主要提供商。”上述人士说。

  “整体来说,这个千亿工程中民企到底能分得多少利益现在还很难说,利益大头仍然掌控在国资手中。”上述人士说,“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进步。”

  放行诚意遭质疑

  民间资本参与铁路、能源、金融等关键领域时,中石油表示,除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引进民企参与后还将把国内外涉及上中下游环节的超过100个项目向民营企业开放。

  但对于中石油这一计划的含金量,望眼欲穿的民营企业至今仍未寻获方向,而对于中石油对外宣称的超过100个开放项目的具体详情至今似乎也未有成文。

  中石油思想政治部新闻宣传处的李生儒坦承,事实上,在中石油2011年的会议中就已经提出将有100多个项目对民企开放,但对于项

  中石油首度引入民间资本备受关注,但对于长期与其进行资源、市场双重博弈的民营企业来说,中石油对民营资本的接纳仍然仅停留于纸面。

  在各大部委相继推进鼓励引导

  目的具体名称及详细情况,李生儒则未能提供。

  本报记者先后联系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及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两大国内民营油企商会组织,也未获得中石油与民企就项目合作展开前期接触以及谈判的信息。

  “在石油商会刚成立时有一次合作的谈判,后来再没有过进行项目合作的接触。”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副秘书长林凌对本报记者说。

  事实上,除了100多个项目至今仍停留于纸面之余,垄断巨头中石油对民间资本放行的诚意则同样遭到民企的质疑。

  “中石油拿出来的项目都是动辄百亿、千亿的大工程,民营企业的规模不足以参与这种大项目,中石油如果真有诚意放开市场,就应从放开原油和汽柴油的进口权开始。”赵友山对本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商务部正在考虑有限度地放开民企进口成品油的资质门槛,选择一批满足条件的民营企业,允许其进口适量的汽柴油,使其获得与国有石油公司同等的市场地位。

  但这一原本有望在6月出台的政策却正陷博弈之中,“一直都还没批,中石油和中石化对国家石油政策的影响太大了。”

责任编辑:高士佳

热词: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