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金融改革的中国侧影

发布时间: 2012年06月29日 19:2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网络电视台

 



  引言:

  世界是平的,金融是弯的。

  “在金融世界中,世界是弯曲的。我们看不到任何地平线。结果,我们的视线被限制住了。我们看不到前面所发生的事情。很多事情总是让我们感到吃惊,这也是为什么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危险的地方。”,2008年,戴维?斯密克在其著作《世界是弯的》当中,写下了如上的思考。

是的,在弗里德曼眼中,世界因为全球贸易而变得扁平,亲近。而与此同时,在斯密克眼中,同一时空下的世界却因金融而变得曲折蜿蜒,一步走出,再也找不到来时的路途。

  时至今天,全球金融危机已历时四年却魅影依旧,似乎是在不断证实斯密克的预言。萧条走向纵深,危机从发源地美国蔓延到欧洲大陆,甚至是亚洲的新兴经济国家,全球都在思考,当下的金融体系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需要经历怎样的变革,才可以跨越衰退的鸿沟,重开复兴的旅程?

  作为快速发展代表,中国的金融体系,尽管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有着良好的表现,但并未打消人们对于政策长期有效性的疑虑。毕竟中国金融体系在金融危机期间的稳定表现,相当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其封闭性和较为简单的结构,而在后危机时代的未来,随着中国金融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未来中国金融市场是否要继续复制欧美的基础架构?如何进行监管,防范风险?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监管者和从业者的面前,迫在眉睫,却又不能马虎敷衍。


  崛起的困惑

  与令世界惊叹的制造业的“中国速度”相比,金融业的发展似乎更加期待“中国质量”的来临。

  中国金融业走上崛起之路了么?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渣打银行上季度的一份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央行的总资产在过去五年增长了119%,并于2011年底达到了创纪录的4.5万亿美元;而自1913年成立以来一直被视为全球最有权势的美联储以及近几年实力蹿升的欧洲央行,同期的资产规模分别是3万亿美元和3.5万亿美元。另一方面,中国的广义货币(M2)发行量在过去五年激增了146%,以至于2011年末的M2余额达到了13.5万亿美元,M2与GDP之比达到了189%;而美国同期的M2规模是9.6万亿美元,M2与GDP之比为61%。而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三年(即2009至2011年),全球新增M2的规模中有48%来自中国,且中国去年新增的M2规模在全球的占比达52%。渣打据此判定,中国今天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流动性最主要的提供者。

  但总量的超越,是否意味着中国金融的国际地位由此提升了呢?答案恐怕还有待商榷。

  2012年新年,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撰文疾呼,中国在制定国际金融标准中“要有自己的声音”。他称,“过去国际上的一些标准,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是后来者,所以都是发达国家说了算,我们只好跟着定。制定标准的时候,西方国家可能有自身利益,因此制定出来的标准对其自身有利。”

  从中国金融核心管理层的表态,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金融强国梦”已然觉醒,但距离梦想走上实现的正轨,仍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回归与转型

  去年以来,全国多地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为中国的金融业敲响了“盛世危局”的警钟。

  与此背景下,2012年陆家嘴论坛确立了 “金融治理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主题,这一主题呼应了年初温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部署: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质。实际上,在金融危机之后,重视实体、防止产业空心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而这种需求,对于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中国,尤其重要。

  实际上,“金融回归”的改革整体上与中国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密不可分。在经济结构调整,内部增长亟待提升的当下,监管层希望通过金融改革这场“大动脉手术”,活化中国经济的整体脉络。

  两会后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期待通过在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的温州,进行综合改革试验,规划未来中国“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合理路径。

  同时,由央行主导,以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为抓手的“双率”改革也不断走向纵深,逼迫国内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提速;资本市场上,以“郭氏新政”为启动引擎的资本市场改革步步惊心;保险领域,随着外资险种的不断涌进,费率市场化改革箭已在弦,一触即发。

  由此可见,此次金融市场的改革转型涉及到民间金融,银行,资本市场,保险等全部金融主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却不得不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金融是弯曲的,但方向却必须是不断向前的,这是金融的逻辑,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