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陈东琪:用政策放松应对经济滑坡

发布时间: 2012年07月09日 11:1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

  □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215期日前召开。论坛成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发表了题为:“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的主题演讲。陈东琪表示,当前国际经济由于市场需求收缩面临着慢性衰退的风险,全球濒临通货紧缩。中国受其影响,经济滑坡风险增加。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放松政策提振经济。但是本次的政策放松应该与2008年四季度开始的上一轮放松有所区别,要以经济手段为主,主要进行微调。同时利用经济增长的放缓,加速改革,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国际市场需求收缩

  陈东琪说,对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他要讲六句话。前三句关于国际经济。

  第一句是:今年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国际市场需求在收缩。

  主要的表现是最近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C R B期货价格指数在加速下降,从2010年二季度见顶开始,C R B指数逐步下降,去年还显得比较犹豫,今年降得就比较快了。陈东琪表示,大宗商品价格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它的下降反映了全球需求的收缩。尤其是在从2010年二季度至今这个时间区间里,去年的利比亚事件,今年以来的叙利亚、朝鲜和中国南的问题,都一度带动了石油价格快速上涨,但还是没有顶住总的购买需求下降,可见下降的力量是很大的。

  据陈东琪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欧债危机使欧洲经济出现停滞。欧元区17个成员国,去年四季度经济负增长0.3%,今年一季度零增长,或者说经济停滞。其中比较严重的希腊、葡萄牙、西班牙都是负增长,西班牙是连续三个季度衰退。德国一枝独秀,今年一季度也只有0.5%的增长,还主要是因为对中国出口很好,特别是对中国铁路方面的设备、医疗设备、汽车和其它高端制造品出口情况较好。欧元区成员国经济负增长,欧盟非欧元区成员国的国家经济也不好,英国最近出现了两个季度负增长,分别是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二季度,这必然导致欧洲需求下降,购买力下降,这就导致了我国对欧洲的出口明显下降。

  进一步来看,欧洲国家的需求收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共需求收缩。比如说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要减少赤字,努力使它的债务率在几年以后达到60%,赤字率达到3%的目标,所以必须减公共开支。陈东琪认为这种收缩还会持续。

  二是私人需求收缩。私人需求来自于收入,收入又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劳动力市场景气提高,就业增加;第二个是资产收入,主要有债券、股票、房地产收入等。然而现在欧洲失业率很高,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20%,4月份达到24.3%,这必然会影响劳动收入。同时欧洲的股市最近往下走得也很快。所以预期家庭总收入就会是下降的,私人也就很难有需求。这反过来会影响企业的订单,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欧洲的总需求,包括公共需求和消费需求都是下降的。

  陈东琪表示,欧洲的问题要解决靠两种办法,一个减开支,一个促增长,都需要时间。

  美国的情况好一些,2009年经济负增长,2010年增长3.1%,去年前三季度增长速度下降,四季度开始转好,同比年化率达到了3%,今年一季度增长2.2%。陈东琪介绍说,在3、4月份我国的一些国际经济研讨会上,有观点认为世界经济已经在今年的一季度触底,作出这一判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经济在好转。美国失业率2010年10月份在10%以上,今年开始持续下降。

  美国制造业情况也比较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基本上都在50%的经济荣枯临界点以上,表现甚至比中国还要好。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能源汽车。二是军工。美国的军工产品卖得很好。三是新能源有关设备的制造,效果也比中国好,带来了美国制造业的繁荣。

  另外,美国的服务业,除了银行和金融部门以外,也运转得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消费高能化带来了需求的增加。中国这三年到美国留学人员持续呈两位数增长,前年是20%,去年是20%,今年也有18%。

  但是美国的信贷需求并没有持续增长,这可能导致它的经济出现二次探底。

  日本经济最近三季度比欧洲好一些,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了正增长。福岛核辐射之后日本出现几个季度的负增长,在去年的二季度终止。但是日本的增长也会受到欧洲需求增长下降的影响,导致它的公共需求萎缩,需求增长放慢。

  随着欧美日三大发达经济体需求收缩,其它国家需求也会收缩。比如说中国,投资和消费都在收缩,投资去年累积同比增长22%,虽然不算低,但是跟之前相比也是下降的,而且还在加快下降。巴西、印度的需求也在收缩,去年巴西和印度是6.1%-6.3%的经济增长,前年是8%-9%的增长。

  全球濒临通货紧缩

  第二句话:全球经济将慢性衰退。

  他说,欧洲经济慢性衰退可能会长期化,表现为整体欧洲经济停滞,有的国家衰退;美国经济将面临二次探底;日本经济也受上面两者影响还会减缩;中国和其它国家经济加速下行,这些国家的经济表现将导致世界经济慢性下降。受此影响,他认为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将主要取决于政策的拉动。如果没有政策的起效,只根据市场调整经济增速将会持续缓慢回落,同比增长7.5%都很难,甚至可能不到7%,只有政策力度到位才可能遏制经济的下滑趋势。

  第三句话:全球濒临通货紧缩。

  陈东琪说,美国4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同比增长了2.3%,因汽油价格下滑,月通胀率终止了此前三个月的涨势。当前C R B期货价格指数加速下降,美元价格下降,美国需求下降,欧洲需求下降,一旦出现经济增长速率的下滑,甚至出现衰退,就将惯性导致通货紧缩。今年恐怕不会出现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问题,主要是因为需求的下降。

  美元升值也是导致全球濒临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2001年开始,美元持续处于贬值通道,但是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元指数出现了上升“我认为美元升值这次可能有两年以上(的时间),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这样会加剧带来通货紧缩。”陈东琪说。

  陈东琪以中国为例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表示,中国的C P I在4月份同比涨幅是3.4%,与去年最高的6.5%相比下降了接近50%。研究物价上涨有两个很重要的提前指标,一个指标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2月份以前是正增长,2月份增长0.3%;3、4月份负增长,3月份负增长0.3%,4月份负增长0.7%。另一个指标是生产资料价格,1月份有0.5%的增长,2月份负增长0.5%,3月份负0.7%,4月份超过负1%。

  这说明,虽然我国的消费品零售价格,也就是C PI这一部分还是正的,但是生产性通货紧缩已经出现了。而且如果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今后还照前几个月那样负增长的话,接下来C PI也将快速下降。这是由于国外需求下降,中国进口的产品中本来有一部分还是要出口的,但是现在变成了只进口不出口,这就必然导致国内产出大于需求,进一步推动物价下降。

  中国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大的农产品价格,去年主要是猪肉价格上涨,今年换成了蔬菜价格上涨。至于绿豆、大蒜等产品并不影响整体物价总水平。未来物价走势很重要的是要看粮食价格的变化。去年我国粮食丰收,而且国家的粮食储备率达到了30%。今年的夏粮也丰收了,所以很难说今年会因为农产品价格问题出现物价大幅上涨。

  陈东琪说,今年通缩的概率将比通胀高,因为一方面,欧美日需求一直收缩,导致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下降;另一方面,国内的成本推动由于前三年劳动工资较快上涨,企业难以承受,已经基本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供给较多而需求下降,民众收入增速下降,所以今年下半年的物价还会持续回落,甚至会超预期。

  国内政策需要偏松

  陈东琪说的后三句话是针对国内经济情况的。

  第一句是:经济滑坡风险增加。

  这首先表现在总量方面。他说,从2010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达到11.9%开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一开始是缓慢的、平台式的减缩,一直到去年三季度还在9%以上,然后开始加速,去年四季度首次降到9%以下,今年一季度更是只有8.1%。

  三大需求也在下降。2010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超过30%,2011年超过20%,4月份却已经掉到了5%以下。投资的同比增长速度目前虽然还有20%以上,但是现在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的投资都在下降,一旦房地产投资出现加速下降,总投资肯定也会下降。消费也从前年的同比增长18%,去年的17%,掉到今年4月份的14%左右。当前我国消费的同比增长幅度已经低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超过15%的平均速度,而且由于劳动收入预期下降,股市、房市低迷导致家庭资产下降,未来消费增速放缓态势还将延续。

  陈东琪表示,目前来看,三大需求下降出现了加快趋势,同时一些预警指数、先行指标,以及相关的工业生产、发电量、信贷量数据等也都出现了下降,外商直接投资(FD I)中的欧美资本投资也在快速下降,中国很可能会出现国内生产总值(G D P)增速和C PI增速同步向下的情况,“这种情形比较有威胁,若是没有政策的及时跟进,二者可能会互相带动,并形成加速下降态势。”他预测我国二季度G D P同比增速将跌破8%。

  陈东琪说,G D P和C PI同步下降对经济的影响会非常严重。C PI下降会带动G D P下降,G D P下降时需求收缩又会带来C PI下降,这样会形成惯性。这就是为什么自2008年第三季度起经济增速就出现了快速下降,尽管2008年10月份就开始进行政策刺激,但还是一直下降到2009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长6.1%的原因。

  第二句是:政策操作需要偏松。

  陈东琪建议,现在要开始考虑落实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的今年工作方针要优先稳增长的目标。

  他说,上半年五个月一晃就过去了,稳增长也做了几件事,最主要的是降了两次存款准备金率,给小微企业降低了一些成本,但是动作还是慢了一点,毕竟经济增速还在往下走。建议适当加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这种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的力度,尤其是让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

  放松还得用经济的办法。而且现在就要采取,否则经济继续往下滑,到时候没有办法就只能采取行政手段了。

  具体来说,第一要减税,要减少中小企业的税费,减少科技行业的税费,减少与创新相关产业的税费,减少有利于产业升级发展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税费,减少劳动者工资所得税,当然也包括减少资本市场相关联的税费。通过减税的办法可以诱导市场的资源向实体经济,向消费领域渗透。

  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货币政策。具体来说,他建议首先是要加大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节奏。陈东琪说,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从去年12月份开始下调,今年2月份调了一次,5月份又调了一次,一共三次,每次50个基点,共150个基点,由21.5%调到20%,节奏“慢了一点,力度小了一点,频率时间长度长了一点。”现在国内资本在负增长,外汇占款3月份末净负增长605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资本流动的新形势,应该加大存准率的调整力度、频率和节奏。

  “但是重要的不是调量,我认为还是调价,减息。”陈东琪主张货币政策采取降息的手段刺激经济增长。不过他认为应该先进行非对称降息。

  非对称降息也有利于打破银行垄断。现在银行赚钱很容易,1-3月份,我国国有规模的工业企业利润大都在下降,银行的利润一季度增长超过30%,4月份超过50%,赚钱太容易了。原因就在于政府让它们垄断定价,垄断供给。先减贷款利率可以让银行有一点压力,降息的幅度不一定要多大,可以频繁地多次微调,影响预期。最近,国家第一次进行了非对称降息,也表明了对目前经济所要采取的对策。

  货币政策方面第三个措施是放松货币供应量。陈东琪认为只要把货币放松节奏和方式控制好,不像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那样,应该不会产生后遗症,也不会引起短期通胀。他强调这么做的关键在于放松要得当,要明确是结构性放松,而不是全面放松。而且放松的力度也不要很大,要微调。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最后一句话: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陈东琪表示,现在需求在收缩,经济在下降,货币政策刚刚由底部开始启动,改革面临一个很好的机遇,可以用改革促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尤其是三个方面改革的最好时期,首先是价格改革。比如说现在油价是政府定的,应该着手放开。商品价格要逐步地和国际市场接轨,最终一定是要放开的,无非是在什么时候放开风险最小的问题。之前说农产品价格不能放开,担心农业破产,现在基本也放了,也没有出问题。石油是消费品,让石油公司自己定价,出了问题可以监管。如果政府定价,出了问题就没办法了,因为政府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资金利率也可以放开,这涉及金融改革。陈东琪认为,现在是金融改革的好时候。金融市场目前需求不足,信贷也开始不足,利率一步一步地放开有助于扭转这一局面。利率放开应该是渐进性的,但是现在就要起步了,所以温州在搞试点。

  第三个改革是垄断部门的改革。现在铁道部开始鼓励引入民资,不仅要让民营资本进入铁路,还要进入城市公共事业、银行、金融、证券、保险领域。总之转变发展方式第一个要做的是改革。

  第二点则是要使财政货币政策的放松围绕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要支持创新,支持消费,支持水利,而不要支持太多的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和“铁、公、基”。下一步应该制定相应的财政货币政策,支持战略新兴产业,让制造业向高端化升级。高端制造业特别应该包括军工,因为它综合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材料技术,甚至是仿生生物技术。

  这一轮世界经济的调整本身也是机遇,它为下一轮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最近有一个学者写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纺织业为代表,第二次以汽车为代表,第三次则很可能是以新技术能源和资源为代表。新技术产业革命可能从危机里面产生、出现。

  陈东琪最后总结说,中国要把当前的机遇利用好,短期内经济不能出现衰退,不能出现硬着陆,不能出现不断加大力度的滑坡,不能出现通货紧缩,只有这样经济才会可持续,才会保持比较快的中速增长,从而实现预定的目标。中国现在的目标是2030进入高收入社会,2050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要实现这一目标,经济发展就一步棋都不能走错,不能耽误。因为现在国际竞争很激烈,中国跟欧美有竞争,跟新兴经济体国家有竞争,现在在非洲的东南角又出现了新的竞争。最近欧洲经济下降,美国经济减缩,中国经济减缩,但是非洲经济增加,从美国来的订单,从日本、欧洲甚至中国来的资本都在往非洲的南边去。

  世界经济危机当中,中国正好进行格局调整。现在欧洲相对衰退,下一个危机的链条可能会是日本、美国,这对中国来说可能是机遇。中国要崛起,一方面是要自己快速发展,一方面也要别的国家发展放慢,这样才能获得相对的发展。在这期间还要利用好世界资本向东移、向南移的机遇,把中国的资本在空间上向非洲转移。现在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有好处也有弊端,对反应快的人是有好处的,但是也让反应慢的人越跑越慢。中国现在是向上走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过了。

  陈东琪,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1988-1993年任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副主任;1991年获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1990年、1992年度获孙冶方经济学奖,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为博士生导师,1989年-1990年为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特等生;1992年-1993年在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做博士后项目研究;1993年任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科研局副局级干部;1994年-1999年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1997年为中国社科院有突出贡献专家;1999年-2003年任原国家计委经济所所长、党委书记;2003-2008年任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2003-现在,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问与答

  问:我想请教您关于金融对民营企业放开的问题。您对放开的时间表和步骤是怎么样的一个看法?

  答:民营金融这一块,关键看政府的觉醒。因为从民营企业本身来讲,第一有欲望想发展,第二确实有条件,第三跟国际对接的环境已经具备了。所以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民营资本更有能力,更有积极性去发展。这次是由于金融在温州出了一些问题,迅速推展了试点。我认为下一步可能加快步骤,因为人民币在国际化,中国的金融在走向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的民营资本在金融领域如果还是被阻隔肯定不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到家电民营化会这么快,也没有想到我们的信息产业这一块市场化这么快。我国大的信息提供商,现在虽然还是移动和联通等几家,但是这两个都是股份制企业,所作所为基本上也是市场的行为。所以我认为金融方面引入民间资本会很快,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可能会加快,因为这样会分散政府的风险,有利于发展。关键是我们要加快对它的规划,让它阳光化,走上法制轨道。这不是让它慢下来,而是让它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只要给一点阳光就会灿烂,民营经济也是这样,你要相信它。不要老认为金融抓在自己的手上就好,其实在自己的手上有风险,还不好监管。让企业自己搞,政府还可以监管,给企业定规则。

  问:今年两会确定改革增长目标的时候,大家就说到高层今年对经济下滑有一定的容忍度。您认为今年政府高层对G D P下滑的容忍度的点会在哪里?

  答:7.5%就是政府的容忍度,当然有一点余地,我们通常定的实际指标比想的会低一点,因为有一个地方行为的问题。当然容忍度也可能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而且现在处在一个政治换届的时候。我比较早地认为,货币政策要放松。现在我国的货币政策还是有一点放松,只是我们认为力度不够,节奏偏慢一点,力度比预期的差一些。所以我说政策将会随着容忍度的变化出现大的变化,我想7、8月份政策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一季度G D P还不错,但是把所有的指标放在一起,我认为4月份下滑比较快,甚至出现滑坡,这还要全方位分析。

  但是如果二季度G D P一旦打破7.5%,可能就要紧张了。那时候再改政策就晚了,从政策到产业是有滞后效应的,目标定在7.5%,实现起来可能就没有7.5%了。我的意思还是坚持中央讲的预调微调,但是一定要打提前量,不要等到已经这样了再调。以前计划经济就是那样的,因为计划经济本身有缺陷。现在是市场经济,货币政策有责任有义务来做这个事情,帮助经济减少大起大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就值得怀疑了。

  问:您认为物联网产业在咱们国家未来发展会怎么样?

  答:这是个很专业的领域,这里面包括互联网、物联网还有能源网络等多个概念。总的来说,物联网会加快物流运转,降低成本,的确是中国新的商贸服务经济方向,将快速发展。现在物联网升级的程度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得非常快,在我们中国也是发展很快,我们讲这个概念还不到两年,说明中国现在接受新鲜事物也是很快的。这主要是由于市场这只手的推动,市场这只手接受新鲜事物是很快的,而政府的行为也是适应这块的发展。我们现在也有自己的规划,所以我认为物联网会非常快的发展,这也是世界自发机制的力量在推动着它发展,因为商家是走在最前面的,他知道哪个地方挣钱,怎么可以降低成本,所以我非常看好这个产业的发展。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