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陈九霖:猛药救市不是唯一选择

发布时间: 2012年07月09日 11:2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陈九霖

  7月5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再一次发布了调息政策: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这也是央行近三年来的第二次降息,前一次是在今年6月7日。此次降息,让人不禁回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缓解企业的资金紧缺,央行曾于短短三个月内连续五次降息。当前的经济形势与2008年是如此的相似,只不过主角换成了欧洲。当世界再次面临经济衰退时,当外需低迷、内需不振再次摆在我们面前时,降息似乎又成了刺激终端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无奈和必然之举。

  其实,就在不久之前,央行也发布过另一项货币政策,即自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0%,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6.5%。这是今年第二次下调。目前,中国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超84万亿人民币,市场估计,此次“降准”0.5%个百分点后将释放42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

  与降息和降准备金率相伴,新一轮的经济刺激似乎也已拉开帷幕,最近被吵得沸沸扬扬的集中审批项目便是其表现。据相关消息,今年1至4月份,新批项目增长8000多个,仅4月发改委批准项目就达到328个,这大约是去年同期的两倍。进入5月,审批项目的速度似乎进一步加快,仅5月21日当天,发改委批准的项目就高达100多个,获批项目总量几乎相当于5月前20天的总和。

  传统的教科书告诉我们,利率的调整会影响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价格,从而间接影响进出口和经济增长。蒙代尔的三元悖论则进一步论述了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之间的矛盾关系,这使得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变化的后果更加难以判断。毋庸置疑,利率作为资金这类特殊商品的价格,不仅调节资金的流动,还是连接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的重要纽带。因此,政府利用“有形之手”对经济领域进行调整和改革是必要的,这也是维持经济健康运行的必然需要。

  然而,近几年来,我们时而因经济过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以限制项目审批;时而因国际经济形势低迷,连续调低基准利率并果断豪掷四万亿;时而因通胀形势严峻,提高基准利率以限制房地产等基础设施投资。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利率调整措施,让我们不禁起疑:我们身体有多好,能禁得住如此过山车?当经济出现问题时,我们是否只能“猛药”救市而别无选择?

  其实,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人的出发点无非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政策预期稳定,经济人的着眼点将是市场的需求,通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提升获得市场认可;如果政策预期多变,经济人的着眼点自然将转向猜政策、搞消息、做投机。相比较来说,后者显然不平衡不稳定。老子《道德经》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烹鱼烦则碎”。经济运行有它的内在规律性,过多的干扰只会破坏经济规律。过分折腾只能是坏了原本鲜美的菜肴,只有恰到好处才是至善之举。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