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中企诉欧委会三年未果 欧盟酝酿贸易制裁新手段

发布时间: 2012年07月09日 14: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欧盟酝酿对华贸易制裁新手段

  除利用贸易手段对中国企业频频发难外,面对中国企业的主动上诉回应,一向以遵守“规则”著称的欧盟却玩起“拖延”战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表象背后,是欧盟正在酝酿对华贸易制裁新手段,矛头直指中国国有企业。

  日前,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国贸公司总经理刘文学再次登上飞往欧盟总部布鲁塞尔的飞机。除了和外方律师面对面沟通外,他希望争取推动欧盟法院对新冶钢诉欧委会一案能够有所进展。“这个案子从提交起诉到现在已经近三年了,近一年多来欧盟法院没有任何进展,实在是太熬人了。虽然我们证据充分胜算很大,但欧盟法院却在没什么理由的情况下,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刘文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说。

  记者了解到,2009年12月,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中国无缝钢管产品出口对当地企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情况下,欧委会首次以“损害威胁”名义对中国无缝钢管企业进行裁定,决定征收为期5年的高额反倾销税。此举被业内认为是欧盟贸易保护升级的标志之一。

  在行政层面申诉无果的情况下,以新冶钢为首的中国企业开始将欧委会诉至欧盟法院,要求修改错误判决。始料未及的是,等待审判的过程竟如此漫长。刘文学告诉记者,2010年12月,在四轮文字抗辩之后,欧盟法院就沉寂了,至今没有任何进展。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企业已经委托中方律师和外方律师三次发函询问进展并敦促法院尽快审判,但至今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这样的拖延,已经造成难以计数的行业损失。一位钢厂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受到高额税率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已放弃欧洲市场,一些仍在出口欧洲的企业也基本处于亏损边缘。行业利润大幅下降,企业苦不堪言。

  新冶钢仅仅是众多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中国企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方面中国出口企业频频遭遇国外贸易调查,另一方面企业主动应诉却遭遇更多不确定的“阻碍”。新冶钢仅仅是众多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中国企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方面中国出口企业频频遭遇国外贸易调查,另一方面企业主动应诉却遭遇更多不确定的“阻碍”。值得注意的是,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一直拖延案件审结,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欧洲采用“判例法”,一旦判中方胜诉,意味着将来所有面对中国企业的类似案件都要参照这一案例进行审判。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欧盟法院不断拖延,实则为欧盟酝酿新政策争取了时间,这将给更多的中国企业带来深远影响。

  “我们非常担心这样一种结果,就是我们刚刚得到胜诉的结果,欧盟马上出台新的贸易政策,让我们根本享受不到‘胜利的果实’,表面赢了官司实际上还是损失了利益。”新冶钢总经理钱刚对记者说。

  记者近日在布鲁塞尔采访多位业内人士获悉,欧盟正在酝酿对华贸易制裁的新手段,矛头或将直指中国的国有企业。

  “这就像是战术和战略的问题,新冶钢案子的拖延只是一个战术,而更应该引起注意的还是背后的战略层面,这个影响更加深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事实上,近段时间,欧委会已经在多个涉及中国企业的诉讼中败诉,最近的一个案子就是中国在WTO诉欧盟碳钢紧固件反倾销案,中方胜诉。接连的败诉让欧委会身陷尴尬境地,深深感到贸易战略调整以及政策重新修订的压力。中国企业无疑是欧盟新贸易战略调整的重点关注对象,欧盟已开始筹划对华贸易制裁新手段。例如,在现行欧盟法律中,对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具体认定规则依然是空白,这也让欧盟法院在相关诉讼中显得左右为难。考虑到今后相关诉讼将增多,欧委会或厘清相关规则。“欧盟多次放话施压中国的所谓补贴问题,可想而知,这样的新规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事实上,欧盟近期贸易政策的一系列动向已初见端倪。2011年5月欧盟首次将“反补贴”大棒挥向中国,对华贸易政策明显“变脸”。此外,欧盟于2011年初启动对中国出口信贷的调查,同时开始密集搜集中国地方政府补贴的证据,为今后发起相关调查做铺垫。近期,记者获悉,欧盟正在修改其贸易防御体系,计划绕开产业申请,由欧委会直接发起调查,并将中国作为重点评估的国家之一。

  上述权威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欧盟一直将对“补贴”的责难视作直指中国制度核心的“利剑”,而中国的国有企业无疑又被看做获得“补贴”的主体。“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成员国在对中国企业采取反倾销措施方面有不同看法,但对中国补贴问题态度很一致。”未来,欧盟对中国国有企业会更加关注,相关的规则和制裁手段也会越来越多。(记者 杨烨 孙韶华)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