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贾鸣之:从未谋面的《对话》

发布时间: 2012年07月10日 17: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CCTV-对话

 



  1977年的冬天,阳光灿烂的早上,你在中南海,我在北京远郊大山中的考场。面对着考卷,奋笔疾书,冥思苦想……

  作为当年曾经参加1977年、1978年高考的学子,我现在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每当我提起你的名字,总是别有一番滋味。也许,无神论者不相信上苍。但你是,冥冥之中指引我的上帝;也许,唯物论者只相信现实。但你是,前世今生扶助我的精灵。你就是35年前,那个改变我们这一代命运的伟人--邓小平。

  1977年,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过问和大力支持下,中国恢复停滞了10年的高考。

  1977年岁末,积聚的十几届的570万高、初中毕业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了久违的考场,27.3万人成为当年大学校园的新生。时隔半年,1978年夏季再次高考。两季考生共达到1160万人。据说,这是迄今为止,世界考试史上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

  当时,由于资源严重匮乏,如何解决高考试卷纸张,也成了一个大问题。问题最终反映到邓小平那里,他当机立断,决定将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计划暂时搁置,调配纸张,先行印刷高考试卷……

  就这样,高等学府之门,终于重新面向社会公正地打开。一大批中国年轻人的前途因此发生了改变。

  邓小平当年做出的决策,其意义早已超出高考本身。他让一代代中国人明白:教育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

  1997年的初春,寒风凌厉的早上,你静卧无言,我站在路旁。目送着你的灵车,从东至西,缓缓驶过长安街,向着天堂……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代伟人就此离去。距离他魂牵梦萦的香港回归仅仅相差不到半年的时间。

  头一天晚上,一位友人曾经问我,第二天邓小平的灵车将通过长安街,是否会去?我的话脱口而出:当然!我要送送他!那天清晨,长安街边照例站满了自发前来送行的人们: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大家默默地为你致哀,为你哭泣。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那天只能站在这里了,虽然看不见你的容颜;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今天依然站在这里,想必你看到了祖国的昌盛、人民的安康。

  1923年夏,这个头戴鸭舌帽,潇洒干练的四川青年参加了旅欧共青团支部工作,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邓小平到法国后,情况同他的愿望相反,大部分时间只是做工,而且是学不到多少技艺的苦力工。到法国后两个月,他去克娄梭钢铁厂做杂工,以后又在巴黎比扬古雷诺工厂当过钳工,在火车上当过司炉.还到饭馆里做工,收入刚够糊口。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欧洲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的破坏。法国的经济十分萧条,就业格外因难。但是,接下来的70多年的人生道路,对于这个胸怀大志的中国青年来说,则更加坎坷。

  1926年1月,邓小平转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第二年春天,邓小平离开苏联回国。7月,更名邓小平。

  1929年12月,发动了百色起义。

  在参加革命的第十个年头,1933年5月,邓小平遭到“左”倾路线打击,被撤销了职务。

  1938年1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同师长刘伯承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47年8月,同刘伯承率部,千里挺进大别山。

  1956年9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失去一切职务。后被押送到江西劳动。

  197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

  1975年年底,在“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再度受到错误批判。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邓小平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1978年12月,出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2年9月,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1992年春,发表南巡讲话。

  在这之后,一切开始顺利了。中国,这个历经内忧外患的东方巨人,踏上了坦途。知道的人,明白你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他们自己从娘胎里带来的。

  2007年的隆冬,细雨濛濛的早上,你飘在天国,我在你的家乡。我操控着导播台上的切换键盘,面对着无数追忆你的目光……

  从2007年加入《对话》栏目至今,由我担任导播的节目已经有近百期了。但是,对话主嘉宾不在录制现场的绝无仅有。

  那期节目的标题是《穿越30年》。参加录制的嘉宾和观众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有一大部分是1977年参加高考后入学的老大学生和他们的子女。高达数米的邓小平浮雕像矗立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的大堂正中,俯视着众人。这里已经被我们临时用作《对话》的演播室。录制中,嘉宾、观众的诉说饱含深情,催人泪下。

  录制结束后,我与一位来自西北的女嘉宾攀谈起来。50多岁的她,一提起邓小平,就要连带上“报恩”这个词。从1977年把几个月大的婴儿交到丈夫手中去高考,谈到如今一双儿女已然大学毕业,再到平日勤俭持家不曾出游,而此次为了报恩,全家四口自费到四川参加《对话》节目的录制……

  这种由衷的热爱,经久的情义,谁人能享受?谁人担当得起?只有你--邓小平!

  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中,坐东朝西、掩映在翠竹青松之中的邓小平故居,是具有川东民间特色的农家三合院,邓家祖上三代都住在这里。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这间瓦舍。邓小平的父亲邓文明,清末就学于成都法政学校、以后长期在外谋事。母亲淡氏,不幸早年去世。

  1919年秋,15岁的邓小平考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翌年,抵达法国。此后的78年间,他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却独独没有重返过家乡。几乎每一位来访者都想探寻个中的究竟,答案却是多种多样。其中我最愿意相信的说法是:邓小平顺利的时候,不愿意打扰家乡;不顺利的时候,更不愿意牵累家乡。

  是啊,协兴乡牌坊村,这个远在川东华蓥山脉深处的地方,直到我们到广安录制《对话》的前几年,才由各方集资修建了通往重庆市的高速公路。从重庆到广安两小时的路程中,汽车始终在大山深处和隧道中穿行,其中还有著名的长达4.7 公里的广渝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

  虽然已是隆冬季节,但这里依旧青山绿水,生机盎然。邓家祖籍江西吉安,其先祖在明朝由江西入川落籍,至今已有600多年了。邓家祖上有人当官,官至清朝大理寺正卿,颇有政声,曾经获得朝廷赐造“神道碑”和“德政坊”,村子由此得名“牌坊村”。后家道中落,到邓小平父亲一辈方稍有起色。在其父的影响下,邓小平从小立志求学,远走他乡,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中经历过“三落三起”。“牌坊村”也随之“三易村名”。 1958年大跃进期间,牌坊村改名“伟大大队”,但“伟大”的结果是闹饥荒,牌坊村也未能幸免,饿死了50多人,1962年刘少奇、 邓小平实行农业改革的 “三自一包”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第二年恢复了“牌坊村”的叫法。1966年“文革”开始,邓小平被 “打倒”,红卫兵造反,砸了“牌坊村”的牌坊,又改名“反修大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村民要求,才又恢复了 “牌坊村”的名字。

  第二天,我们就要离开“牌坊村”了。你我今生今世的缘分,也许至此而已。

  人生倏忽,白驹过隙。利用两小时的空闲,我再次细细地打量着你那出生的木床、嬉戏的池塘、用过的文具以及邓家先人留下的石牌坊。。。。。。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你在我心中的分量。

 

责任编辑:张晓敏

热词:

  • 贾鸣之
  • 从未谋面
  • 对话
  • 央视网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