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经济频道

[央视财经评论]欧美博弈引爆Libor丑闻?(20120802)

来源:央视网2012年08月02日 22:40

分享到:
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安装央视影音客户端,随时随地给你精彩!
相关介绍

  最近的伦敦比较热闹,一方面是奥运会,另一方面,伦敦的金融系统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英国巴克莱银行遭到很多个国家的严厉调查,被罚款4.5亿美元,高管因此辞职。最近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英国巴克莱银行身陷丑闻旋涡当中,他们被曝涉嫌操纵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欧元拆借利率,这其中到底有多少见不得人的秘密?操纵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造成的危害又有多大?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评论员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共同评论。

  英国巴克莱银行丑闻曝光,涉嫌操纵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360万亿美元金融产品参照的利率,世界影响有多大?谁是幕后推手?

  今年6月底,美国监管机构公布,巴克莱银行在2005年至2009年间试图操纵和虚假汇报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欧洲银行同业欧元拆借利率这两种基准利率,巴克莱因此被罚款约4.52亿美元。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基本,也最丑陋的“潜规则”因此被进一步揭开。

  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简称Libor,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重要的一种基准利率。英国银行家协会选定16家银行,这些银行在伦敦金融市场上报出互相拆借资金的利率,然后由汤森路透计算出平均拆借利率:去掉最高和最低的1/4的报价,再对剩下的报价计算平均值。多数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直接用Libor做标准,全球数百万亿美元的证券、贷款、金融衍生品靠Libor来定价。然而,看似公允、透明的国际金融领域最基础的制度,却漏洞百出,造假成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曾经爆料了一份2006年5月31号巴克莱银行纽约交易员的电子邮件:“明天我们还要制定一个新的利率。随着市场变化,我希望我们能把一个月和三个月的利率都尽量定的高一些”。 

  “留给我处理吧,一直都愿意提供帮助”。

  “处理好了,伙计”。
 
  “欠我个人情哦”。

  这些邮件证明了巴克莱银行曾在2005年到2009年间试图操纵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利率操纵丑闻导致英国巴克莱银行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高管人事变动,董事长马库斯·阿吉厄斯和首席执行官鲍勃·戴蒙德在7月初相继宣布辞职。
 
  巴克莱银行操纵利率丑闻只是冰山的一角,越来越多的银行被丑闻牵出。7月20号,意大利检方宣布,介入由多个意大利消费者组织指控的利率操纵丑闻调查。根据消费者组织的指控,多家外国银行涉嫌操纵欧洲银行同业欧元拆借利率,给250万意大利家庭造成约29亿欧元的经济损失。这批被指控的银行包括英国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以及英国劳埃德银行集团等。

  7月31号, 意大利警方突袭检查了英国巴克莱银行米兰办事处,查封了一些文件,为之前炒的沸沸扬扬的利率操纵丑闻调查取证。利率操纵案再度升级。

  曹远征:所谓同业拆借是银行间相互借钱,顾名思义,它为什么要同业拆借?银行是一个存款和贷款的机构,那么这是存是短的,贷款是长的。那么中间一定会有流动性安排问题,如果流动性出现困难,它要从别的银行拆出钱来,这拆借就有个利率,这个利率就是银行间最基本的基准利率。

  为什么会发生在伦敦?伦敦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固定收益市场,它的这个利率不仅影响着伦敦的所谓同行之间的银行之间的这个利率,更重要它会影响到固定收益市场的定价。我们知道,像欧洲大量的这个资本输出的全球的债券,市场之内的会影响到这个价格,所以它的利率就变的非常重要了,于是伦敦的拆借利率就成为全球利率定价的基准。操纵这个基准,显然就是操纵全球金融市场,这是不能容忍的事件。

  丁一凡:拆和借的这种方法,实际上本来是应该补充各个银行之间流动性,补充流动性有个成本,大家不是免费借钱,而是有一定的成本的,所以它是一个利息的利率的高低。因为伦敦金融城一直是国际金融市场,所以它里面集中了大量的其他的货币,比如说伦敦金融城里面是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而它的市场大到足以决定比如国际上美元投资的流动性松还是紧问题,所以过去整个国际的这些投资者都非常注意伦敦市场上这种银行同业拆借的利率水平。

  特别是要拿这个利率水平和比如说美联储的利率水平进行相比,它们俩之间的利息差,就能够证明现在这个国际资本市场上它的流动性是紧张,还是不够松弛。这样的话,它会就从此根据这些情况来判断我是不是应该投资?哪一些贷款是不是会上涨?你如果操纵了这个水平的话,那就会对其他的市场,比如说对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对于股票市场,对这些市场都会产生间接的影响,因为人家会按照流动性的紧张与否,来决定我是不是应该在什么地方投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事情。

  曹远征:伦敦拆借市场通常是由几家主要银行来决定,一般是在头天会报出第二天的利率会是什么样子,这就类似于评奖中间,大家说,都要打分,那么最后规矩是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平均一下,那么操纵,就是很可能在这时候说,咱们这次把最高分去掉,或者下次咱把最低分去掉,就把规矩改了,这就是操纵。由于伦敦这个市场,它通常只有16家银行报价,那么很容易形成地下操纵的行为。加上伦敦非常重要,这个操纵就成为了全球性的一个操纵。

  那么做这样的一些操纵,它能够得到什么?通常看到是有一个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各种金融产品,我们把这基准价格压低,可能其他就会获利,或者把基准价格抬高,然后可能其他人就会受损,那么会有这样一种价差,这个价差中间就会获利。

  丁一凡:当时有两三个经济学家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他们主要的贡献就在于他们证明了在市场上,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的话,有些人要操纵市场信息。比如说操纵市场利率的这些人,他们事先知道一些信息,知道这些信息以后,他们可以按照这些信息去决定他们的投资方向,然后别人不知道,被蒙在鼓里,可能就得不到他们这些利益。所以不是说操纵利息使他们获得很多利益,而是他们如果能够操纵利息,他们就知道这个利息如果上浮,如果下降,他们会一定对市场的其他的产品价格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因此如果它早知道,它往这个方面投资的话,他就可以赚很多很多钱,所以就是破坏了市场的规则,把这事情变的不公平了。

  巴克莱银行丑闻让欧盟雪上加霜,欧盟会有怎样的反应?对全球金融业的危害有多大?

  巴克莱利率操纵丑闻,在全球卷起了旋风愈演愈烈,25号,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新立法建议,将操纵包括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欧洲银行同业欧元拆借利率在内的全球主要基准利率的行为定为刑事犯罪。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今天修订了与打击内部消息和操纵市场相关的欧盟立法建议。

  雷丁(欧盟委员会司法委员):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地说,这意味着成员国国家应该把操作银行基准利率的行为列为刑事犯罪,有此行为者应受到相应的处罚。
  在美国,有多位共和党议员质疑盖特纳在应对英国银行业利率操纵事件上反应迟钝,25号,盖特纳表示,美国监管者2008年就已向英国监管当局,提出了有关改进伦敦银行业同业拆借利率形成机制的合理建议,但是改进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形成机制的责任,在英国监管当局,而非美国监管当局。

  丁一凡:实际上,它不光是对金融业本身造成很大的危险,它实际上是造成了一个市场恐慌,也就是说,相不相信市场?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在讲搞市场经济,也就是说,首先的假设就是市场是比较公平的,是一个可以分配资源比较公平、不太容易被操纵的这么一种机制。如果这个机制本身是可以被操纵的话,那么人们就开始不太相信市场发出各种各样的信号,这样市场机制就瘫痪了,所以这个事情是个非常大的事情。欧盟为什么坚决表态要把这个事情列入刑法,要严惩这样的行为,因为首先要恢复人们对市场的信心。如果你破坏人们对市场信心,那么你的经济就无法运转了,因为你在市场再发出任何的信号,都没人信了。你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的游戏规则,都可能是没有人信的,那经济就运转不下去了,所以是非常大的问题,是个信心的问题。

  曹远征:我们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那么市场的最重要一个原则是公平竞争,操纵就是不公平,所以操纵在法制下是被认为是最严重的罪行。其实这在资本市场更为重要,各国资本市场的法律都规定是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是犯罪。从历史上来讲,操纵伦敦基准利率是对全球的犯罪。

  第一,过去各国法律对操纵市场是定罪的,但是这次欧盟第一个改善,就是是在欧盟中间统一标准。比如说,这次参加这次事件中间除了巴克莱银行,还有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还有法国兴业银行等等,它不是英国的本土银行,英国政府是治不了他的,那么要统一标准,就说只要有这个东西,毫无疑问是违法的。第二,它又把这标准提高了,它认为是刑事犯罪,过去只是民事责任,那么现在刑事犯罪,操纵市场就如同刑事,这就是能恐吓,你这是阴谋来操纵市场,这就是要坐大牢了。因为他们这次发现制度上的障碍在哪儿,过去大家是靠行业自律,报出一个价格,这个价格是准确的。但是操纵是欺诈行为,他们发现行业自律是很难起到作用,于是,它靠用刑事犯罪来恐吓,是使它更加自律,犯规就会遭到更严厉的惩罚。

  丁一凡:上世纪九十年代,英国有一家非常有名的百年老店叫巴黎银行。当时是在新加坡投资,因为失手,英国就搞了一个大爆炸的监管改革,当时就把所谓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界限打破,建立起了一套所谓统一监管的模式,后来这套模式也被普及到欧盟层面上,欧盟国家都开始做。也就是这个时候,他们讨论是不是要在欧盟层面上成立一个监管的机构,监管当局,可以监管所有的这些银行。因为这些银行在各个国家都有,原则上讲,比如英国的监管当局无法管其他国家的银行,然后他们要统一这些规则,做了几次这种监管形式上的改革,当时被认为已经可以预防大的事情发生了,可是这一次又发生了事情。

  实际上在这些问题上,监管的改革和所谓金融创新之间是一种博弈,是市场和政府之间一种博弈。政府要不断地去适应市场变化,要不断对它出一些新的做法的时候,你总要去跟,有时候往往不那么容易跟得上。因为这个所谓的金融监管,经常是要钻监管的空子,为了牟利,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果钻到大的风险或者大的危机的嫌疑的时候,政府又干预,重新要再设定规矩,又不许你做了,可能你把这个漏洞堵住以后,它下一次又走出一个新的什么东西,这个事情一直是猫和老鼠的游戏。

  曹远征:这次金融危机以后,人们突然发现新的现象,就是金融是个全球的市场,那么各国中间的监管是按各国标准,一个是监管套利,就在国与国之间来进行操作,所以方向就是全球监管标准一致化。

channelId 1 1 2 8b103f55cc9545b8a057f817ccb83b53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